我館堅持公益開放的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社會反響強烈。連日來,新浪財經 搜狐網 阿里巴巴 中國商業電訊等數十家新聞媒體紛紛對我館堅持全天開放并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博活動進行了宣傳報道,認為我館“不做花瓶做課堂,突破校內博物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走近學生,融入社會,真正發揮了他的價值!”
我館對社會各方及新聞媒體的對我們的關注表示感謝,并以此為契機,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俯下身子謀發展,實干苦干,努力提升我館的公益文化服務水平,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滿腔的熱情,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的面向師生和社會大眾充分發揮文化平臺的作用,真正地做好社會文化服務工作,并時刻注重增強自身的社會文化服務意識和使命感,責任感和自覺性,努力完善功能,懷著巨大的責任感把博物館著力打造成人本化的新型博物館而努力!
現將相關報道轉載如下:
黃海學院:校內博物館,不做花瓶做課堂
2013-07-17 10:26 來源:中國商業電訊
高校博物館大多從標本室發展而來,匯聚了眾多行業頂尖的教學資源和最有價值的文物。坐擁豐富藏品,卻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高校博物館在社會上略有名氣,剩下的大多數“養在深閨人未識”,不僅不為公眾所了解,甚至連本校學生也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因宣傳意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一些博物館失去了許多展示和傳播知識的機會。曾有人形容說“高校博物館更像是藏寶閣和文物庫房。”
針對這種現狀,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堅持自身特色,將博物館作為開展探究式學習、參與式教學、實踐教學以及原創科研的重要基地,并向社會公眾全天免費開放,不做花瓶做課堂,努力實現價值最大化!
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自2007年開始籌建,2012年6月6日正式面向學院師生和社會公眾全天開放。現有藏品8000多件,文物藏品3000余件,包含文房、書畫、古籍、陶瓷、青銅器、古錢幣、木雕、拓片等十幾個門類,設古硯文化展館、漢畫像磚展館、古陶瓷文化展館、奇石觀賞石展館、油畫臨摹原創展館等展廳。其中尤以文房硯臺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古硯陳列即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各種形制的古代硯臺,年代上起西漢,下迄民國,乃至文革,多為傳世文物。
黃海學院博物館不僅向師生免費開放,還經常舉辦各類展覽、文化論壇等活動,與師生互動。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 5月18日,黃海學院博物館舉辦中國書法家協會名家作品暨觀賞石展,展出了中國著名書法家顧亞龍、于明詮、賀中祥等諸多作品,以及中國各地極具代表性的觀賞奇石如四川長江紅、云南黃蠟石、廣西卷紋石等,使在校師生和參觀群眾大飽眼福。博物館還以博物館志愿者、博物館志愿講解員等形式,吸引廣大師生參與博物館建設和管理工作,使博物館真正成為師生學習的課堂。
通過長期免費對公眾開放,博物館為各地專家、收藏家、愛好者、社會團體、學生和個人提供了一個大型的文化交流中心,成為公眾學習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基地。膠南市第三中學、膠南市第三實驗小學等周邊學校均曾組團參觀黃海學院博物館,博物館的社會課堂意義也得到發揮。
黃海學院博物館不做花瓶做課堂,突破校內博物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走近學生,融入社會,真正發揮了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