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端、歙、洮等硯石的大量出現,同時產生了許多雕琢硯臺的名手,流傳有名的如顧二娘、王岫筠、汪復慶、梁儀等及現 代的陳端友等,硯臺的形式也由變化不多的屐式、箕式、插手等形式漸漸改為日月、山水、花鳥、人物等等。洮硯的造型非常獨特,其形狀主要有:幾何形,是依據 一定的尺寸比例人為制成的各種不同的幾何圖形,如方形,圓形,菱形等;隨意形,是依據原石形狀,經過雕琢而基本保持原石的形狀;天然形,是利用大自然賦予 的天然形狀,四周不作一刀雕琢,保留原石的大體形狀。
洮河硯的雕刻是以形定制,正如制硯人常說的:“應石象形,隨形而飾,依形施藝。”當制硯藝人看到凹凸不平,圭角參差,形狀各異的原石之后,設計構思將是決定硯臺制作成敗的關鍵,故有七分構思、三分雕刻之說。一塊優質硯石,能否制出一方優質的
硯臺,反映出雕硯藝人在書法、繪畫、篆刻,雕刻的造型乃至文學藝術諸方面的修養和造詣。
洮河硯的雕刻主要采用透雕、高浮雕,淺浮雕和線雕等,如今又采用了圓雕。洮硯所雕圖案種類繁多、千姿百態。從硯臺的 角度來看,洮河硯有其獨特的形制,即大部分硯臺采用硯堂帶蓋的形式(即雙硯)。其用處在于如果研磨后的墨汁暫時不用,不會因為水分的揮發而使墨汁變稠,不 爽筆,同時又可防止硯臺較長時間不使用時落入灰塵,既存墨又保護硯堂。硯蓋的制作工藝非常精致、考究,要求合口必須嚴實無縫,上下左右不松動。硯臺帶蓋, 以取同一塊石料為貴,底、蓋同一石色、石紋尤為難得,稱其為原石,也叫子母石。
鑒賞
中華古硯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作為傳承文明的不朽之舟,擁有奪目的藝術光輝和迷人的收藏魅力。經過無數愛硯者研究,鑒賞它的專著文章已難計其數。
除澄泥硯外,石品個性特征不明顯、色質相近的端硯、歙硯和
松花江綠 石硯都容易與洮河硯混淆。因為從外觀上講,粗看它們都具有質堅、細潤和發墨等名硯特征,而且又都有紅、綠兩種硯石;從石品來分,洮河硯的銀線和金星石品 (有人稱銅釘)與款硯的相似,渝墨點易與端硯青花分不清,水波紋和刷絲紋又與松花江綠石硯相近。因此,如果不深人研究它們的細微區別,沒有大量的實物過手 對比經驗,要想拿到一方古硯一眼就能對號入座,實在是非常困難。
(一)與端硯比堅硬。當你拿到一方石質細潤、從石品上分不清是端還是洮的古硯時,不妨從硯石的堅硬程度加以鑒別。端 石的平均硬度為3.5度,洮河硯石的平均硬度為莫氏4度。反應到目鑒的感覺:一是端硯的手感顯得膩而嫩,洮河硯的手感顯得堅而硬;二是古端的包漿光澤是沉 靜而內斂,古洮河硯的光澤相對光亮而外顯;三是在經常磨擦的硯面和硯底部位,古端硯有細密的損痕,而古洮硯相對平整而光潔。這些細微差別是從書本中無法總 結出來的,必須在實踐中加以參悟,方能靈活運用。
(二)與歙硯比質理。在鑒藏實踐中,與洮河硯容易弄混的款硯主要是青綠色的古龍尾硯,筆者認為二者最大的區別是石理 不同。關于古洮河硯的鑒定著述很少,但對龍尾硯的研究論述歷代豐富多彩。流傳甚廣和最為貼切的,當數宋代玩硯大家蘇軾的論斷。他在《孔毅夫龍尾硯銘》中 稱:“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毅理,金聲而玉德”,其中“瓜膚而毅理”最為形象傳神。除了歷代相傳、人所共知的“細嫩如瓜膚和絲綢般紋理”的常規理解 外,我發現此“瓜膚”指什么瓜很重要,歷代硯家無人論及。筆者從大量青灰色的宋代龍尾硯實物理解似為東瓜,若真如此,“瓜膚”則不是指嫩,反而指“毛乎乎 的糙”。從以上兩點來辨別,一是看石理有沒有“毛乎乎的”的感覺,二是晃動硯臺,看有沒有“綢緞般的”折光,若有則為古龍尾硯。
(三)與松花硯比形色。古洮河硯與古松花石硯存世量均很稀少,都以綠色為基色,兼有紅黃諸色。但大量研究資料證明, 前者起用于唐宋,終采于明代;后者發現于明,推崇和終采于清。因此,首先從硯史形制特征分析,就可以對有爭議的古硯做出傾向性判斷。第二就是從顏色上進行 推敲,從整體上來說,古洮河硯的鴨頭綠大多以深綠色為主,而松花硯以淡綠為多;古洮河硯的玫瑰紅多為土紅色,而松花硯的紅石多見于紫紅色。此外,后者的硬 度接近莫氏5度,比前者稍硬,光潔度和玉質感更強。具體到每方硯,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復比較,方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四)從損痕中找竅門。大凡古硯,不論出土的還是傳世的,或多或少都有損傷,只要善于觀察,從損痕中也能發現各種硯 石的細微差別。具體到古洮河硯來說,一般不會出現像古龍尾硯常見的層狀風化剝蝕,也很少出現古端硯體上常見的壓傷凹痕。由于質硬性脆,而多見硯體炸裂線痕 和塊狀崩損痕。
市場價值
明朝“六硯齋主”官至
太仆少卿,素有“博物君子”之稱的
李日華賦詩贊洮硯道,“佳硯一方千金難易”。由此可見當時洮硯在市場上的價值和地位。同樣,這也是現今對洮硯進行全面測評所依據的一個重要標準。
1.經濟價值。洮硯之貴重由來己久,在唐宋時期竟見學者,大家、宮廷貴族之間的饋贈。晃補之《硯林集》贊洮河石貴 重,“洮河石貴雙趙璧,漢水鴨頭如此色。贈酬不鄙亦及我,刻畫無鹽譽頃國。”說明洮硯在當時可與和氏璧媲美。即使到了當代,市面上洮硯的價格也要比其他幾 種名硯高一些,洮硯一等品的價格幾乎賣到了端硯極品的價格,而且價格逐年見漲。洮硯有老硯新硯之分,價格自然也有不同。就是今天新產的硯,價格也不菲。一 方“古幣硯”,創意構思巧妙,雕刻有自商代到清代各個朝代使用過的古錢幣,有貝幣、刀幣、元寶等,顏色為鴨頭綠,石料等級為上等,價格在2萬元左右。 2000年甘肅硯工又制作了《東方醒獅》硯,在北京展出,引起了社會各界普遍歡迎。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故宮博物院等權威單位給予2000萬元評估價并授予 國寶級光榮稱號。
2.收藏價值。洮河綠石礦藏量經千年開采,本已稀少,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嶺、懸崖大壑、氣候多變,采集難度極大。又 由于甘肅省“引洮工程”正上馬,建成之時,將是洮硯石材被水淹沒之際。因此,“物以稀為貴”,市面上洮硯的價格要比其他幾種名硯高一些,洮硯一等品的價格 幾乎賣到了端硯極品的價格,而且價格逐年見漲。許多收藏愛好者和書畫大家都認為,洮硯的收藏價值遠高于使用價值。
自唐代中葉起,洮硯一直成為文人墨客、達官顯貴以及收藏家爭覓之寶物。許多收藏愛好者和書畫大家都認為,洮硯的收藏 價值遠高于使用價值。洮硯的藝術收藏價值體現在石質和雕琢兩個方面,極品硯多為因石勢構思、趁石質精雕,渾然天成。收藏性洮硯深受國內外書畫家珍愛,亦被 收藏家視為珍品;更為饋贈之高級禮品;也作為傳家之寶。能得一硯,堪值自豪。近些年,洮硯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在臨洮有了規模生產,在繼承傳統中大膽創新,大 大提高了觀賞性與實用性,成為國內外書畫愛好者及收藏家的珍愛之物。
3.實用功效。洮硯,毋庸置疑具有硯臺的所有功用,是文房四寶中的楚翹。經研究發現洮硯具有發墨快而不損毫,保濕利 筆。書寫流利的優點。洮硯石質堅細瑩潤,結構緊密。硯材顆粒極細,粒徑在0.0l毫米以下。顆粒與粉塵粒徑分界點為0.07毫米,所以洮硯顆粒比一般粉塵 還細小。洮硯石料中還含有多種金屬離子。所以,洮硯發墨快,墨汁細,而且墨質佳,有光澤,具有滑不拒墨,澀不滯筆的優點。洮硯硯材水份充沛,瑩潤細膩,手 感滑膩,故以雖經酷暑而墨不干之盛譽稱雄于諸硯材。它保濕利筆,紋理如絲,墨貯于硯中,冠蓋成珠,月余不涸,亦不變質。加之洮石貯水不耗,嚴寒不凍,濕不 留筆i滑不拒墨,書畫裝裱不走形。因此洮硯深受文人墨客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