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藍田玉原生玉礦尚未找到,現代開采的藍田玉礦床位于藍田縣玉川鎮紅門寺村一帶,距縣城約35公里,含礦巖層為太古代黑云母片巖、角閃片麻巖等。玉石為細粒大理巖,主要由方解石組成。按礦物成分及外觀特征可將玉石分為五種:第一種為白色大理巖;第二種為淺米黃色蛇紋石大理巖;第三種為黃色蛇紋石大理巖;第四種為蘋果色蛇紋石大理巖;第五種為條帶狀透閃石化蛇紋大理巖。
藍田玉屬蛇紋石化的透輝石類,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礦物主要構成有蛇紋石化的大理石,透閃石、橄欖石及綠松石、輝綠石、水鎂石等形成的沉積巖。
化學成份有SiO2 23.86%,TiO2 0.10%,Al2O3 0.55%,Cr2O3 0.0004%,Fe2O3 0.38%,FeO 0.55%,MnO 0.015%,MgO 19.34%,CaO 29.09%,Na2O 0.085%,P2O5 0.02%,H2O 5.04%,CO2 21.35%,等。
藍田玉呈白、米黃、黃綠、蘋果綠、綠白等色,顯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呈塊狀、條帶狀、斑花狀,質地致密細膩堅韌。摩氏硬度2-6度,密度約2.7克/立方厘米。
藍田玉石礦產于中元古界寬坪巖巖群之大理巖帶中,其成因為區域變質—接觸交代變質共同作用而形成。
礦物學特征
1.偏光顯微鏡下的特征:藍田玉為蛇紋石化大理巖,方解石主要為粒狀結構,葉蛇紋石主要為隱晶質結構、鱗片變晶結構;并可見蛇紋石交代大理巖形成的隱晶質結構,還可見含有晶形保存較好的透輝石、橄欖石及少量白云母等礦物。
2.電子探針結果表明:藍田玉的化學成分與方解石和葉蛇紋石的理論值非常接近,高含量組分是Si、Mg和Ca的氧化物,低組分含量主要是鐵的氧化物、鋁的氧化物,次為鉀、鈉、錳、鈦、鉻的氧化物,其中葉蛇紋石中鐵的含量偏高。
3.X射線粉晶衍射測試結果表明:陜西藍田玉中透明的黃色、綠色部分的主要礦物成分為葉蛇紋石,且含有少量方解石、白云石等,與遼寧岫巖玉相似,顯示葉蛇紋石的特征圖譜。
4.紅外吸收光譜顯示:陜西藍田玉中透明的黃色、綠色部分的主要礦物成分除葉蛇紋石之外,還有少量的透輝。
特點
一貫中華歷史的藍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漢白玉、黃玉等。質地堅硬,色彩斑斕,光澤溫潤,紋理細密,由于含有氧化的硅、鋁、鎂、鈉、鈣、銅等元素,往往一玉多色,乳白、青、黃、紅諸色錯雜,是良好的玉雕和制作工藝美術品原料。
1:色調:藍田玉顏色有典型的淺橄欖色(淡黃綠色),以為蛇紋石是橄欖石蝕變形成的,所以,有橄欖石顏色的遺留。
2:手感:手感輕,蛇紋石的比重比較低(和水晶的比重差不多)所以,拿在手里,不會感覺很沉。
3:包體:像所有的蛇紋石質玉石一樣,藍田玉也有白色的云翳狀包體。
4:光澤:蛇紋石的光澤普遍不太好,很少有能達到玻璃光澤的,一般的蛇紋石都是蠟狀光澤。
歷史
“藍田玉”之名是因其產于西安的藍田山而得名。
文人墨客對藍田玉多吟頌贊譽,唐代及以前的許多古籍中都有藍田產美玉的記載,秦始皇初定天下,命丞相李斯采藍田玉制玉璽,上刻: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古人贊嘆曰:觀之其味無窮,藏之價值連城。唐代及以前的許多古籍中都有藍田產美玉的記載,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更是成就了藍田玉的千古美名。詩中包含了一則動人傳說,遙遠的過去,太白金星托夢給濟貧行善的書生楊伯雍:“晴天日出入南山,輕煙飄處藏玉顏。”從此,藍田的深山就能覓得了寶玉。陜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125件神木石峁龍山文化玉器中,就有用藍田玉制作的玉鏟;
藍田玉開采歷史悠久,但因為產量不多,無法滿足社會需求,隨著古礦點玉礦的枯竭和絲綢之路的開通,各地均采用其他玉種為玉材,藍田玉開采和應用漸漸失傳,玉山遭遇地震后古礦床所在的具體位置無人知曉,以至于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稱,藍田為蔥嶺(昆侖山)別名,藍田為儲運加工玉石之地等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