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黃海學館博物館成立于2012年,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青島黃海學院董事會大力支持下,全館干職工團結一致,勵志圖強,積極應對了各種挑戰,戰勝了各種困難,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尤其是近三年以來,辦館條件不斷改善,職工心氣高漲,辦館思路更加清晰明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博物館遵循 “以物為本”和“以人為本”兩個并行理念,以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造福當代、利在千秋為己任,按照中共中央文化要大繁榮和大發展、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要求,落實國家文物局《博物館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的新任務,進一步增強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和危機憂患意識,把握機遇,順勢而為,下大力氣加強內涵建設,顯著提升辦館質量,將規模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努力使博物館變大變強,不斷開創民辦高校博物館發展的新局面。
開館以來,青島黃海學館董事會博物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體現組織的社會價值來看,離要求尚有一些距離。未來十年是青島黃海學館董事會博物館關鍵的十年,全國范圍內文化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廣大公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長,以及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制相協調,與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道德規范體系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推進,都給博物館事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的未來發展目標和任務是宏偉的,是鼓舞人心的,但這未來發展目標和任務要有一系列保障措施才能實現,要在管理體制創新、人才隊伍提高、運行經費增加、博物館職業道德建設上切實配套,為此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目標
1、館藏數量達到平均每年遞增5%,藏品及征集部門結構更趨合理。在主動聯系、持續接受相關部門考古品同時,不斷加強社會征集,尤其是加大近現代藏品征集力度,注重反映當代區域發展各類物證,使不同時代的藏品結構更趨合理。充實博物館征集人員隊伍,注重征集部不同學科背景知識的人配置結構逐步優化。
2、博物館員工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引進培育出區內同行有影響的人才1—3名,高層次人才(碩士)引進1—3名。博物館內部各層次人才選拔、培養與考核激勵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形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3、學術研究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在館藏文物研究、區域地方史研究、近現代史研究、文物保護技術研究等方面科研成果數量顯著增多,若干專題研究能夠位居高校博物館同行前列。學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產生若干具有特色的原創性成果。
4、社會服務取得重大進展。在辦好基本陳列的同時舉辦(含引進)各種專題展覽,達到每年不少于新辦2個有影響的展覽(含引進),以此為基礎構建起完整高效的社會服務教育體系,服務社會的領域進一步拓展,每年進社區宣講博物館有關知識不少于2次,定期舉辦公益性、知識性博物館講座。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水平進一步提高,在服務青島文化戰略和黃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成果,貢獻度大幅提升。
5、合作交流領域進一步擴大。大力推進開放辦館深度和廣度。和各個高校、科研機構就具體項目展開各種形式的合作,人才做到不為我有,但為我用,借雞下蛋,雙方共贏,并且放眼全國高校博物館同行,做到東、西互補,南、北溝通。
6、支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辦館經費不斷獲得多渠道支持,數量上持續增長,幅度超過當年物價上漲水平。要以博物館文化創意為核心,以高新和傳統技術為支撐,在已有的物質條件下根據需要和財力不斷改善博物館員工學習和工作條件。
7、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按照國家相關博物館管理規章制度構建起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精簡高效的管理機構和職能體系,推行項目人負責制,專題展覽推行策展人負責制,藏品征集推行部門結合制,實行責權利三者有機結合。
二、主要發展任務
(一)開拓收藏途徑
拓展博物館藏品征集范圍,啟動博物館現當代文物征集工程,加強青島本地區域各門類藝術品的收藏工作。積極開拓收藏渠道和途徑,做好社會收藏群體的聯系和服務工作,鼓勵社會收藏群體捐贈藏品或委托博物館保管利用。創新館際藏品資源交流共享激勵機制,通過依法調撥、交換、借用等方式,對博物館藏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優化配置,提高保護利用效率。
(二)推進“五大工程”
推進展陳提升工程、精品展覽工程、藏品保存環境達標工程、初步探索文創產品的發展模式,顯著提升博物館的現代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陸續開展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爭取在2026年前完成爭創一流民辦高校博物館工作。
(四)出版系列簡訊
繼續做好《博物館簡訊》編輯工作。同時利用好網絡陣地,拓展文博宣傳新炮臺。同時,以此為契機,切實提高博物館專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博物館的科研實力,在弘揚地方傳統文化、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中求作為。
(五)完善一個機制
持續完善“大博物館”運營機制,組建“博物館之友”,壯大博物館志愿者服務隊伍,不斷優化與公眾的互動關系,營造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
本規劃自發布之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