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獎勵在教科研活動中做出優異成績的教職工個人,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和社會知名度,加速我校的發展,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教科研成果獎勵的原則是:(1)實事求是原則;(2)公平、公開、公正原則;(3)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原則。
第三條 凡我校正式教職工在校期間取得的以下教科研成果,均在本辦法獎勵范圍之列:
(一)教育著作類成果:指公開出版的教育教學專著、譯著、教材及教輔資料等;
(二)教育論文類成果:指在具有公開刊號的刊物上發表的,或在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評選活動中獲獎的教育教學論文、譯文、調查報告、經驗介紹等;
(三)教研課題類成果:指由我校教師主持并已經結項的各級教育科研課題;
(四)教學競賽類成果:指在學部、學校、集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或相關部門組織的課堂教學、教案設計、教學案例、教育軟件、教育演講等教育教學基本功競賽中的獲獎成果;
(五)教育輔導類成果:指輔導學生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或相關部門組織的學科競賽、技能大賽、專利發明等活動中的獲獎成果,以及指導學生在報刊或其他公開出版物上發表的文章;
(六)媒體宣傳類成果:指在報刊上發表的并署名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的,字數少于1000的教育評論文章,以及代表學校在各級電臺、電視臺組織的競技節目中獲得的獎項。
第四條 教科研成果獎勵采取積分制,教職工個人獲得的成果積分是發放教科研獎金的依據,也是教職工綜合素質考核的依據。兩人以上合作取得的成果,由合作者按所承擔的工作量進行分配。與校外人員合作取得的成果,只獎勵我校教職工承擔的部分。
第五條 學校每學年統計一次教科研成果,并按積分結果給予獎勵。每學年度放暑假前兩周,開始啟動教科研成果考核程序:①教科研中心發出教科研成果考核通知并發放《成果申報表》;②個人申報;③部門初審;④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計算積分及審查;⑤校長審批。
第六條 評價計分標準:
教育著作類 | 參與編寫 | 編委 | 副主編 | 主編 |
|
專著 | 6 | 10 | 20 | 40 |
|
譯著 | 5 | 8 | 15 | 30 |
|
教材 | 8 | 15 | 25 | 50 |
|
教輔書 | 5 | 10 | 15 | 35 |
|
練習冊 | 5 | 10 | 15 | 20 |
|
|
教育論文類 | 校級 | 區級 | 市級 | 省級 | 國家級 |
論文所在刊物 | 1 | 3 | 5 | 8 | 10 |
論文一等獎 | 2 | 4 | 8 | 10 | 20 |
論文二等獎 | 1 | 2 | 4 | 8 | 10 |
論文三等獎 |
| 1 | 2 | 4 | 8 |
優秀論文獎 |
| 1 | 2 | 4 | 8 |
|
教研課題類 | 校級 | 區級 | 市級 | 省級 | 國家級 |
已結課題 | 10 | 20 | 30 | 40 | 60 |
|
教學競賽類 | 校級 | 區級 | 市級 | 省級 | 國家級 |
基本功競賽一等獎 | 5 | 8 | 10 | 20 | 50 |
二等獎 | 2 | 5 | 8 | 15 | 30 |
三等獎(優勝獎) | 1 | 2 | 5 | 10 | 20 |
注:課堂教學、教案設計、教學案例、教育軟件和教育演講獲獎成果積分相同。 |
|
教育輔導類 | 校級 | 區級 | 市級 | 省級 | 國家級 |
學科競賽一等獎 | 1 | 4 | 10 | 25 | 50 |
二等獎 |
| 2 | 5 | 15 | 30 |
三等獎(優勝獎) |
|
| 2 | 10 | 15 |
演講比賽一等獎 |
| 2 | 5 | 15 | 20 |
二等獎 |
| 1 | 3 | 10 | 15 |
三等獎(優勝獎) |
|
| 1 | 5 | 10 |
文章所在刊物 |
| 1 | 2 | 5 | 10 |
|
媒體宣傳類 | 校級 | 區級 | 市級 | 省級 | 國家級 |
報刊發表言論 |
| 2 | 5 | 8 | 15 |
競技節目獲一等獎 |
| 2 | 6 | 10 | 20 |
二等獎 |
|
| 3 | 6 | 15 |
三等獎 |
|
| 2 | 4 | 10 |
第七條 剽竊、侵奪他人成果,或者以其它不正當手段騙取教科研成果獎的,一經核實,撤銷獎勵并通報批評。
第八條 本獎勵辦法經學校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討論,報校長批準后執行。本辦法由學校教科研中心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