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和優秀的傳統美德,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國自古來被稱為“衣冠上國,禮義之邦”。典籍依據:《詩》序:“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禮記》:“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論語》:“不學禮無以立”。禮教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禮教,指禮的教育。語出《列子·楊朱》:"衛之君子多以禮教自持。"國學院開設禮教,旨在培養禮儀表率與道德標兵,在全校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領頭羊,在每個班級成為二傳手。通過幾年實踐,這項工作卓有成效,通過國學經典誦讀與踐行,同學們的精神面貌產生了顯著的變化,形成了有志向、講道德、有禮貌、守紀律、謙虛好學、勤奮向上的道德風貌,淑女禮儀班學生養成了文質彬彬、秀外慧中的女大學生氣質風范。在班級風氣方面由初期的強調國學班學生守則到全班弘揚大同精神,踐行《大同篇》思想,團結合作,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不用排值日生,全班衛生保持良好,不用維持紀律,課堂內外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