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擴招100萬:認識新視角和應對新方案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教授,中國高教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理事長周建松
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用較大篇幅闡述了發展職業教育的問題,尤其是關于2019年高職院校擴招100萬的任務部署,更是牽動著各級政府、各個院校和廣大百姓的心。作為一名高職院校基層管理者和高職教育研究人員,筆者的分析和思考如下。
(一)認識要有新視角
1. 從教育視角轉向經濟視角
過去我們談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尤其是談招生規模擴大,更多的是從教育視角看問題,如我們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愿望,需要解決適齡人口上大學難問題,需要豐富我國高等教育種類和優化高等教育結構,需要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等等。而今天我們雖然仍需關注關心這些問題,但更多的是從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角度,從緩解特定經濟形勢和就業環境下的壓力問題、解決好穩就業做為“六穩”之首的視角加以認識和統籌考量。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就業事關國家穩定、社會和諧和大眾民生,必然抓好抓實。
2. 從規模發展視角轉向教育類型視角
不可否認,高職教育的發展也是個教育問題,但今天我們討論大力發展、加快發展、創新發展高職教育,其實已不只是聚焦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和結構,而是要從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匹配的人才類型和結構方面來考慮。當前,特別需要能適應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線技術技能人才。也就是說,要更多地從職業教育這個類型角度看待人才培養,大力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把職業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3. 從傳統入學主體視角轉向入學新主體視角
高職擴招100萬如何解決?許多人認為存在誰來上學的問題,即生源不足。這事實上還是一種傳統思維,即認為18歲適齡青年進入高職院校讀書。而在經濟社會發展特殊背景下的入學主體,并非完全都是所謂的適齡青年,即使是適齡青年,也會發生結構變化,筆者以為“1+3”生源將是高職入學新主體,即“1”是指中職(技校)畢業生,“3”是指退伍軍人、農民工和下崗職工。有了這樣的認識,也就為我們解決高職擴招100萬問題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二)應對要有新方案
2019年高職擴招100萬人,對這個新問題要有新的觀念和新的方法去解決,共識、生源、資源、吸引力這四個方面要切實做好。
1. 全社會要形成新的共識
全社會的觀念更新和共識形成十分重要,這些觀念和共識的形成是基于對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多樣化、個性化、終身化的認識,傳統的精英教育、適齡人口接受教育、以班級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等都將發生根本性變化。與此同時,政府的管理模式、財政部門的生均撥款方法、學校與行業企業及社會的關系模式、普通教育與成人教育的劃分模式等都會發生變化。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并形成新的共識。
2. 對生源的把握要有新的理解
要以大職業教育的視野,從學歷和培訓,適應職業發展和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去認識。從這種角度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普通高中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民工、下崗職工等,甚至一大部分已經從普通高校或專科層次院校畢業的學生,需要實現崗位轉換和技能提升者,均屬于高職院校生源范疇。
3. 對資源的理解要有新的視野
高職院校擴招100萬,許多人憂慮辦學空間緊張和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對此,我們同樣要有新的視野。資源是相對的、是動態的、是開放的,我們要從校企合作視角看資源,從教學形式和管理模式創新看資源。這樣,我們才可能實現聚合力并充分挖掘各方潛力。
4. 努力把吸引力的問題解決好
高職教育吸引力問題也是人們的關注點,有些人認為高職教育吸引力不夠,這看似有道理,其實不然。因為,吸引力是相對的,更是發展變化的。我們一定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提出的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對此,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正面宣傳和激勵,對每一所高職院校而言,必須重視全員育人、立德樹人,必須強化就業、改善服務,共同促進高職教育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信息來源:《中國高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