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高教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高教動態
          【理論經緯】如何做好服務本校改革發展這篇大文章
          發布時間:2019-12-31瀏覽量:7655

          如何做好服務本校改革發展這篇大文章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陳廷柱

          《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指出,“立足中國大地,面向基層一線,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教育科研的實踐性,以重大教育戰略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支撐引領教育改革發展。”這是新時代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向全體教育科學研究人員發出的動員令。高教研究機構歷來具有堅持問題導向和注重立足實踐的傳統,在越來越強調實際貢獻的評價體系中,高教研究人員要有機遇意識與擔當精神,自覺增強科研服務意識,主動提升科研服務能力,切實提高科研服務水平。

          總體來看,高教研究人員在服務國家及區域教育發展重大戰略與重大需求方面,積極性較高且產出成果較多。究其根源,現有的學術評價與學科評估體系比較重視服務國家與區域方面的研究成果,高教研究人員在這方面的研究興趣多與政府部門主導的縱向課題或委托任務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上也相對容易,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有領導批示或采納證明的研究報告。就強化高教研究的服務取向與實際貢獻而言,難點主要是如何才能調動有關教師或團隊服務本校改革發展的積極性。

          2000年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在國內率先成立院校發展研究中心,并在劉獻君教授的帶領下以創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為依托,力所能及地在全國呼吁和推動高教研究機構轉型發展,目標就是鼓勵和引導高教研究人員積極參與本校改革發展相關課題研究。近20年的時間,中國的院校研究事業基本上可以比肩世界某些國家的地位與影響,但從高教研究機構服務本校改革發展的廣度、深度與效度來看,目前的狀態仍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何才能做好服務本校改革發展這篇大文章,其實是有條件的。關于外部條件,以上內容有所涉及,暫且不論。在學校范圍內可以努力去創造或改變的條件主要是:①教師個體或團隊服務本校改革發展的能力。服務學校改革發展的事項多具有明確的指向性,研究成果要能滿足學校某個方面工作的需要,這與以發表為目的的學術研究有較大的不同,也不是學術研究成果結合本校情況的簡單轉化。且不說學術研究人員需要用較多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本校某個方面工作的相關文件與基本信息,一般也不大容易適應行政領導處理問題的邏輯結構與表達方式。沒有必要的訓練,科班出身的學術研究人員未必能勝任服務學校改革發展方面的研究任務。②學校要求教師個體或團隊服務本校改革發展的方式。高教研究機構服務學校改革發展有多種方式,如圍繞某個方面的主題或需要,把國際國內相關工作的動態、舉措與政策梳理清楚,或是選取國內外同型高校進行比較分析,以便于有關職能部門或領導進行科學決策。問題是,較多高校需要高教研究機構服務高校改革發展的事項往往并不是這些,較為常見的情況是本應由職能部門完成的任務,有關領導也希望由高教研究結構來承擔,如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或規章制度、撰寫本科教育評估或質量報告、填報各種論證報告或申報材料等。甚至某些領導把起草講話稿、準備PPT或寫期刊文章的任務,也壓給高教研究機構或某些專任教師,并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同樣是服務學校改革發展的內容。可以斷言,學校層面若不顧及高教研究機構服務學校改革發展的適當方式,相關教師既難以高質量完成學校交辦的任務,更是會加劇他們躲避、推脫與排斥心理。③教師個體或團隊服務本校改革發展的收益。無論處在在什么樣的時代,既要講理想、奉獻與情懷,也要論職責、發展與績效,個人如此,單位也如此。教師個體或團隊是否愿意服務本校改革發展,難以長期回避收益問題。如果他們認為發表學術論文和申報縱向課題收益更大,且能較好地兼顧職稱職務晉升與提高經濟收入之間的關系,勢必會影響他們對待服務學校改革發展的態度。尤其是在當下,教師申報各種縱向項目以及可用論文或著作結題的校級項目的機會較多,誰還樂意去承擔自己并不擅長、研究經費不多、發表受到較多限制的服務學校改革發展任務呢!即便是其他高校委托的橫向課題,盡管研究經費要高很多,且支出相對便利,并對年度或聘期考核等有一定幫助,教師們也未必感興趣。如果不實事求是地對待教師個體或團隊服務學校改革發展的收益問題,僅靠感情、施壓或變相采取一些邊緣化高教研究機構的辦法,終歸建立不起來高教研究機構服務學校改革發展的長效機制。

          教育科學研究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謀發展是大勢所趨,特別是以高等教育研究起家并見長的教育研究機構,更要有這個方面的預見和擔當。

          (信息來源:《中國高教研究》2019年第12期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