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高教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高教動態
          【時評分析】疫情防控供給高等教育變革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0-03-16瀏覽量:5893

          疫情防控供給高等教育變革新動能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黨委書記,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研究員 劉向兵

          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帶給高等教育的影響、推進高教變革的力度,都是全面而深刻的。

          教育理念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更加全面有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大中小學推遲開學,全國高校3600多萬大學生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瞬間穩在家鄉、穩在原地、穩在疫區,共克時艱。

          全國120多所高校近300家附屬醫院的上萬名醫護人員“逆行”馳援湖北,成為疫病救治生力軍,更多大學生踴躍投身抗疫基層,參與社區管理、鄉村防控、物資調配等志愿工作,在疫情防控中踐行使命擔當。武漢學院學生郭岳染病后自我隔離38天,未連累一名親友,康復后還主動獻血,幫助其他患者戰勝病魔;深圳女孩、中國人民大學校友劉潔自己構思、自己錄制《We Are All Fighters》英文短視頻,向全世界發出中國抗疫的最強音。這些鮮活的事例,讓我們看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教戰線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效;看到了高等學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所開創的改革發展的可喜局面。疫情防控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的美丑媸妍。高等教育要抓住這次難得的契機,更加全面、更加系統地理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目標的重視,更加有力、更加立體地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著力培養德才兼備、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學科專業上,加強民生領域學科建設要更加積極有為

          疫情防控是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一次全面、系統的體檢。疫情防控中“硬核”闖入人們視野的流行病學、中藥學、生物/醫學統計學等自然科學領域,公共衛生管理、社會治理、勞動關系、勞動法等人文社科領域,災害防治學、應急技術與管理等文理交叉領域,都到了要更加重視的時候了。高教界要站在對政治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高度,重視民生領域、公益事業學科專業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教育主管部門要立足長遠,宏觀布局學科專業,適時優化學科目錄,及時調配招生數量,對涉及民生領域、公益事業的學科專業出臺傾斜政策予以支持。

          各個高校要未雨綢繆,堅守“良心”,不追“熱門”,不趕時髦,堅守特色優勢專業,堅持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引領教師積極開展相關學術研究、政策研究、應用研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好“卡脖子”科技難題,以一流的學術和智庫成果供給服務社會、服務民生。
          媒體也要加強對民生領域、公益事業學科專業的了解與宣傳,鼓勵醫生、專家、學者等在媒體上積極發聲,回應公眾關切,加強科學常識教育普及,也讓大家辯證看待“熱門”“冷門”“長線”“短線”專業。通過共同努力,讓“冷門”專業的價值凸顯;讓“小眾”專業得到社會公眾更多關注;讓學科專業目錄中層級雖低但關乎民生的學科專業,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資源支持;讓就業后平均收入水平偏低的專業也得到一定的政策調控。

          教育手段上,推進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要更加高速有效

          疫情當前,教育部部署“停課不停學”,在學生不能返校、不能聚集的情況下,推出了22個線上課程平臺、2.4萬門課程,提供了包括慕課、SPOC、虛擬仿真實驗課等多種形式的課程,開放了國家網絡云課堂、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國家開放大學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中國教育電視臺頻道節目等免費平臺,指導學生在線學習或收聽收看。教師承擔在線教育教學、在線輔導答疑、作業批改等計入工作量,納入績效管理。運行兩周多來,以其打破時空限制、教育資源豐富、教學評價快捷,以及個性化多樣化教學模式等優點,得到了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普遍認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高等學校的在線教學,不是為應對疫情臨時倉促制作上線的,而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在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地各高校的共識推動、全員參與、技術支持下,蔚為大觀,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不僅在疫情期間起到了救急作用,為高教界贏得全勝奠定了扎實基礎,而且有力助推了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這就啟發我們,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慢不得、等不起,我們要以此為契機、為動力,推進高等教育技術手段變革再深入、再提速。

          總之,疫情防控是給中國高等教育現狀的全面“畫像”和“會診”,更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新動能。

          (信息來源:中國教育報)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