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高教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高教動態
          【高教視點】兩會:話教育發展 獻改革良策
          發布時間:2020-05-29瀏覽量:6491

          兩會:話教育發展獻改革良策

          管培俊委員:把教師補充和大學生就業相結合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著疫情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民委原副部長級專職委員管培俊建議,要挖掘教育系統自身需求,擴大教師招聘規模,加大教師補充力度,把教師補充和促進大學生就業結合在一起綜合施策。

          管培俊指出,當前學前教育、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鄉村、高校、在線教育、民辦學校等領域急需補充教師。另外,教師培訓要求每五年脫產培訓一次,每次半年,意味著每年需要增加10%的編制。多年來教師培訓最大難點就是抽不出人來,每年抽調10%的教師進行脫產培訓一舉兩得,一方面提高教師素質,一方面也等于騰出10%的崗位,招聘優秀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形成良性循環。

          鄭亞莉代表:加快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建議,要加快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鄭亞莉建議,一是以專業為試點,選擇100個建設基礎扎實、類型特色鮮明、行業產業急需的專業作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試點,授予高職院校獨立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點。二是以學校為試點,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中,依據人才培養質量、學校辦學水平、行業發展需求等方面選擇20所左右高職院校升級為本科層次職業院校,發揮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三是以省市為試點,打造若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高地。

          范樹奎委員:調動技能培訓主體對象積極性

          “完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職業技能,是實現我國由制造大國升級為制造強國、緩解人才結構矛盾的重大戰略舉措。”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范樹奎發聲。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范樹奎指出,當前《行動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各地設定了一些領取補貼的附加條件,影響了培訓主體及對象的積極性,尤其是有強烈需求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創業者等,使該政策效能降低,形成當前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人愿學、事易辦、錢難花”的狀況。他建議,簡化補貼流程,按照《行動方案》規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五種證書即應發放培訓補貼,同時對培訓主體實行政策導向、市場選擇、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

          龐麗娟代表:推進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

          “當前我國教師教育體系亟須突破結構與質量提升的雙重問題,真正走向開放靈活和高質量。”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表示,要加快構建高水平、現代化的教師教育體系,建設一流的教師教育院校和一流教師教育專業。

          龐麗娟建議,推進和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設立“高水平綜合大學教師教育建設改革試點”,在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綜合改革重大項目中對試點高校予以傾斜支持,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設立教師教育學院,重點建設一批國家級教師教育示范基地和省級教師教育優秀基地。支持高質量的教師教育院校新建一批教育專業碩士點、博士點,并探索長學制本碩一體化教師培養模式,擴大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培養規模。

          袁亮代表:加大對地方大學一流學科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建議,加大對地方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創建支持,遴選具有鮮明行業背景和較強實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學,開展省部共建一流學科。

          袁亮認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學服務“長三角一體化”“能源革命”等國家戰略,支持融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高質量發展主戰場,支持條件具備的學校異地辦學,為高校內涵式發展營造一個既嚴格管理又寬松有序的政策環境。他建議,對一批教學科研實力較強、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具有較大話語權的地方高水平大學,允許其適當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對服務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的艱苦行業的學科、專業出臺激勵制度。

          王曉潔代表:創新評價引導地方高校辦出特色

          “當前高校評價體系框架下,地方高校在爭取國家基金等評價辦學實力的重要指標上,不得不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同臺競技,由于缺乏政府自上而下的宏觀分類與指導,導致地方高校發展,尤其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管理理念等方面出現趨同化現象。”全國人大代表、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曉潔說。

          王曉潔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對地方高校特色學科平臺建設投入和扶持,做好地方高校高層次人才流動的規范和引導,避免無序競爭,建立高校和地方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的聯動機制等,助力地方高校人才生態建設。在未來的高等教育評價中,把人才培養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把高校社會貢獻作為重要一環,通過分類評價推動高校分類發展,引導地方高校辦出特色。

          錢鋒委員:立足中國實際評價高水平大學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建議,建立以中國特色為評價基準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學“雙一流”評價體系,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學。

          錢鋒說,建立立足中國實際的評價標準,要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國家和行業緊缺人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成效評價人才培養質量,以服務國家和行業需求的科技獎勵、專利轉化、工程難題解決等評價創新能力成效,以對國家、對社會、對行業、對學生成長成才的貢獻評價大學的建設成效。他建議,通過建設一批高水平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學,引導特色型大學強化行業支撐引領作用,鞏固提升特色優勢學科,形成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示范性集成應用的整體發展。

          張雪委員:增加社區吸引力吸納大學生就業

          當前,874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成為難啃的硬骨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張雪建議,要吸引更多大學生到社區就業,充實社區工作者隊伍,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張雪認為,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不高,職業發展通道不暢,即使增加社區招聘人數,也難有更多大學生愿意到社區工作。建議對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參照“村官”模式,在社區設置類似崗位,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給予支持;也可以考慮在已經考上公務員的大學生中選擇一部分先下沉到社區工作一段時間,增進群眾感情,提升群眾工作能力。同時加大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考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的比例,探索建立社區工作者職稱職級晉升和薪酬待遇保障體系。

          焦新安代表: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急需“國標”

          “‘00后’已經成了高校大學生的主體,對未來的就業期望值越來越高。”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焦新安表示,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質量制定一套完善的國家標準迫在眉睫。

          焦新安認為,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服務環節,普遍存在著學生群體數量多、體量大與就業指導教師隊伍流動快、工作任務重之間的矛盾。他建議,明確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質量國家標準,準確界定好“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質量”等相關概念并做好分級分類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質量國家標準規范,實現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標準化、程序化、規范化,同時在普惠性基礎上,形成多元化的就業指導服務質量國家標準。

          (信息來源:《中國教育報》)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