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高教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高教動態
          【信息速遞】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發布時間:2020-07-10瀏覽量:5376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

          會議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以來,首次提出了“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此次《總體方案》審議通過,可謂是對全國教育大會提出任務的落實,也是未來一段時間指導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破“五唯”治頑疾

          過去一年多來,教育部聯合各部委拿出很多實招硬招,在破解“五唯”評價方面取得了有效進展。

          1、在學生評價方面,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單一評價傾向。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通過嚴控書面作業總量、科學合理布置作業、堅決控制考試次數和限制競賽評優活動等有力措施,切實有效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印發,此后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抓住了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關鍵。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印發,針對教育行業的發展現狀,規范“互聯網+教育”健康發展。

          結合之前八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嚴格審查電子產品和學習類APP在校園的使用,大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很好地扭轉了“唯分數”的單一評價傾向。

          在初中生評價中大力推行綜合素質評價,改革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方式等,使得“唯升學”的單一評價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轉。

          2、在教師評價方面,扭轉“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單一評價傾向。各地對深化教師評價制度問題進行了頗有成效的改革。比如,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明確不得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解除SCI論文相關指標與資源配置和績效獎勵的直接掛鉤關系,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領域激起很大反響。

          首次提出“四個評價”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五唯”傾向在我國教育根深蒂固,破除絕非一日之功。

          對于未來的改革,《總體方案》列出了重點任務: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這也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提法。

          1、結果應該是評價的導向,教育如果不強調結果,會導致人才培養的弱化。高考即是一種重要的結果評價,正因為,教育界主流觀點認為,高考不能取消,但需要改進。

          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碩豪認為,“統一考試是國際通行的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美國就是一個考試強國,對考試形式、內容等科學化程度很高。”

          但高考亦需要改進,當下尤其需要擯棄“功利化”。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張志勇介紹,2020年高考自主招生停止,意味著取消了競賽降分錄取模式,在引導基礎教育健康發展上出實招。有的高校將高中生的論文、發明專利、奧賽成績作為入圍門檻或降分錄取的依據,引發了高中教育的許多“功利性”做法,致使不少地方奧賽風起云涌,培訓機構推波助瀾,老百姓趨之若鶩。

          2、過程評價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破解“一考定終身”助力良多。6月28日,青島正式實施藝術科目中考,9.2萬名初中畢業生參加。藝術科目中考由過程評價和專項測試兩部分組成。過程評價即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成績,包含藝術學科課程學習、課外活動、音美基礎知識、音美基本技能、校外藝術學習和校外藝術實踐及個人藝術特長展示等。

          3、增值評價是一種前沿的教育評價方式,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唯一標準,而是以學生的進步幅度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努力程度和進步程度。

          我國一些地區已經開始探索增值評價。2017年10月,內蒙古包頭市正式啟動實施普通高中增值評價項目。從每屆高一開始,至高考結束,三年為一個周期。在進行評估時,發現了意想不到的現象,一所高中的高考成績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但該校的學生學習適應能力、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品德行為等卻優于全市。

          4、綜合評價正在成為教育評價的趨勢。高考綜合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今年推出的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

          張志勇認為,這一做法,首次明確把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作為高校錄取成績的一個維度,是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的重要舉措。

          (信息來源:新浪科技網)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