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鐘秉林)
教育部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這是立足我國國情和教育發展現狀,在自主招生工作經驗和綜合評價試點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項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的探索與嘗試。筆者認為,“強基計劃”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成為提升我國綜合實力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強基計劃”的實施是為解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緊缺問題,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確定招生的學科專業,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致力于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緊缺的高層次人才,體現了引導大學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導向。
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教育領域的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教育系統內部各階段、各部門之間的協同,教育系統內部和外部的協同等。“強基計劃”統籌教育領域的多項改革舉措,包括“雙一流”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高校加強科技創新”、高考綜合改革等,在選拔人才進入高校后,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實現人才選拔與培養的結合;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學生參與項目研究,實現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結合等,體現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政策導向。
三、探索中國特色招生模式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呈現出漸進性和連續性的特點,日趨注重能力本位、綜合評價和公平公正等價值取向。“強基計劃”將高考成績作為入圍高校考核的門檻,改變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做法,注重公平公正;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合成綜合成績擇優錄取,注重綜合評價;改變自主招生考核成績注重學科知識考查的做法,指導高校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察的筆試面試、實踐操作,注重能力本位等,體現了立足中國國情,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考試招生制度的政策導向。
四、注重人才培養質量監測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基礎,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核心。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的探索表明,綜合評價招生實現了從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招生模式的轉變,高校教師與學生獲得感強,但學生的后續發展與綜合表現依然有待跟蹤。“強基計劃”實施重視建立在校生、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和人才成長數據庫,根據質量監測和反饋信息持續改進招生和培養工作,重視跟蹤研究與數據基礎,有利于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的質量保障體系,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與培養,體現了質量為本、引導大學內涵發展的政策導向。
五、促進人才選拔公平公正
科學性與公平性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價值取向,也是一對難以平衡的矛盾。自主招生政策實施16年來,公平性問題一直備受爭議。教育部實施“強基計劃”面對現實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著力解決自主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取消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的做法,解決自主招生中申請材料造假問題;將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績發布后,解決高校提前“掐尖”的問題;進一步嚴格規范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機制等,體現了促進人才選拔的公平性、實現社會正義的政策導向。
當然,無論是自主招生還是“強基計劃”的實施都不能回避我國的基本國情。尤其是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后,人民群眾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選擇性需求與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不充分、不均衡之間的矛盾將會持續存在。“強基計劃”的實施既要解決自主招生存在的問題,又要探索一條中國特色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的路徑,依然任重而道遠。
(信息來源:民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