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高教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高教動態
          【理論經緯】高等教育豐富新時代大學育人文化
          發布時間:2021-05-14瀏覽量:4634

          (北京聯合大學校長 李學偉)

          穩步扎根中國大地辦好大學,養成中國特色的大學立德樹人育人自覺,進而形成豐富的新時代大學文化,這是立德樹人成效的文化自信與根本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過程中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個根本問題,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系統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大學要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大學的根本任務,亦是大學的使命。大學必須堅定這一使命,并將其作為大學的育人理念,指導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完善體制機制,形成立德樹人育人自覺,從而豐富新時代中國大學文化。

          探索立德樹人理論與實踐體系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的具體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積極探索系統化的落實機制,使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要把握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辯證關系,課程是立德樹人的主渠道,其中思政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方向的保證。其他課程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主動挖掘育人元素,并將其有機融入課程目標。課程思政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是自信的力量。

          大學在系統化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體制機制時,要重點發揮課程的重要作用,課程本身包括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所有的教育目的主要通過課程作為中介實現。通過“普適育人理念”“主動育人意識”“育人鏈條實踐”三模塊的融合互動,形成普適育人體系。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指導大學工作的中心理念,推動形成主動育人意識,使學校各部門、各環節、全體教職員工自覺參與到育人工作中,同時以育人效果檢驗育人效能。

          通過理論探索與實踐,我們構建了一套指導學校育人實踐的理論和方法體系,作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階段性成果,在北京聯合大學取得初步實效,在全國產生了積極影響。

          不斷提升教師育人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學是一個研究學問、探索真理的地方”。作為學術共同體,學術性是大學區別于其他組織最根本的特征。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國內外教育發展和國際大格局也告訴我們,要深入踐行大學人才培養的使命,培養有格局、視野開闊和具有學科專業競爭力的人才,必須不斷提升教師的核心能力和育人水平,這是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保障。

          提升立德樹人水平,關鍵在教師,而教師的核心能力在于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寬廣的學科視野是教師育人育才的前提,也是自身“硬功夫”所在,扎實的教學及學術能力是教師育才育人的基礎。課堂育人的關鍵點在課程自身的專業特色以及相關歷史、人物、文化、成就、作用等,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師會結合關鍵點隱喻并啟示學生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并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育人藝術是傳道授業學術水平的重要體現,教師要堅守學術精神,探索育人育才的思路和方法,傳遞育人的正能量,增強學生收獲感和自信。

          教師在教學鏈條上的功夫是育人的關鍵抓手,廣大教師要練就教學鏈條上的真功夫,在“研、創、教”“考、評、改”等鏈條上育人。教師在業務上重點在“研”,研究課程內容,拓展課堂知識視野,探究學科前沿,體現教學水平。教師在課程教學上要注重“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課程育人藝術,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有機融入課堂教學,提供正向能量,讓學生收獲成長。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要創造“教”的條件,提高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增強課程教學的感染力,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效能。教師在學習效果上要重視“考”,創新課程考核方式,健全和完善知識、能力、素質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學業考核,促進人才培養效果;通過“評”來進行分析、評價、診斷,對教學內容、方法、成效和學生學習、質量、效果等進行總結并提出診斷意見;通過“改”提出整改措施,提升育人育才成效。我們通過教育教學鏈條管理,激勵廣大教師自覺踐行“四有”好老師標準,練就教學鏈條上的真功夫,提升科研與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升育人水平。

          完善“三全育人”體制機制

          大學教育教學過程以教學為主體,管理為輔助,管理行為要為教學行為有序有效開展提供動力。通過完善活動規范、目標導向和秩序構建等體制機制建設,規范人的意識、行為,完成育人文化建設和價值塑造,提升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育教學管理最終回歸育人本質。

          大學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圍繞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教育目的,明確育人理念,以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宗旨,從學校黨委到基層黨支部,從教師個體到全員,從試點專業、試點學院到學校各專業、各部門,不斷深化課程思政建設,推進專業思政建設,健全“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形成主動育人意識,持續提升課程質量建設和課堂教學的育人效果。

          為提升教師育人水平,形成責任擔當自覺,就需要完善體制機制,通過約束激勵機制,促進教師高水平育人自覺。大學通過建設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以提升科研與教育教學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研、創、教”“評、饋、育”“考、獎、聘”三環疊加的教育教學鏈條管理機制,健全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全域運行保障機制、學術發展與創新支持機制、教師投入激勵約束機制、教師考核和評聘的激勵機制、育人質量評價反饋機制等,建立“學科有歸屬、學院有區域、專業無界限”的教師綜合管理考核激勵機制,逐步形成“有壓力、有動力、有約束、有激勵”的現代大學管理制度。通過完善管理機制,明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鮮明導向,形成育人合力,促進教師的積極性和育人自覺,提升大學育人能力和水平。

          養成立德樹人育人自覺

          大學要確保立德樹人工作政治方向,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育人和育才相統一,培養有理想信念、有格局視野和有較強競爭力的人才,這是大學育人水平提升和北京市屬大學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定位的保障,是營造育人文化和養成育人自覺的基礎。大學通過組織行為,在管理機制、教育教學、人才培養、育人導向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高水平育人的大學環境和氛圍,教師逐步把對育人文化的認知轉換為日常踐行大學育人育才初心的個人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在人才培養實踐中凸顯并塑造育人價值。

          教師的責任有多大,人生的舞臺就有多大,教學熱情和擔當作為是教師育才、養成育人自覺的保障。大學要健全更系統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樹立師德師風典型、榜樣群等,充分發掘教師潛力,提升廣大教師育人自覺性,提高教師育人育才核心競爭力,營造能有效激勵教師崇尚學術、關愛學生、熱愛教學、樂在育人的環境,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氛圍。教師逐漸建立畢生以教育教學為事業的教師精神和熱情,推動形成大學自下而上涌現出的一種傳播正能量、崇尚學術、崇尚育人的氛圍,讓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成為自然和自覺行動,進而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學自覺育人的大學文化。

          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大學必須落實好人才培養的使命,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穩步扎根中國大地辦好大學,養成中國特色大學立德樹人育人自覺,進而形成豐富的新時代大學文化,這是立德樹人成效的文化自信與根本保證。

          (信息來源:《中國教育報》)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