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黃島區(西海岸新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西海岸新區工委副書記、區委副書記、代區長王清源在向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清晰傳遞出西海岸新區的雄心和進階路徑——
未來五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以上、力爭突破6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500億元,市場主體超過80萬家,總人口達到280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主要領域現代化進程率先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建成改革開放更深入、發展活力更充沛、創新能力更突出、產業結構更優化、要素流動更順暢、生態環境更優美、社會保障更有力的現代化國際新區。
有具體指標、有愿景描繪、有實現路徑,可操作、可量化、可感知,讓我們對西海岸新區的明天更加充滿期待,對青島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01 解碼“山東第一區”
作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肩負著經略海洋、自貿試驗區、體制機制創新等國家戰略使命。目前,15個國家級平臺匯聚成勢,24項成果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27項改革試點創出全國經驗,榮獲推進質量工作成效突出先進區等30余項國家級稱號,創出一批經驗做法,引領帶動全市,協同聯動輻射全省,標桿效應示范全國。
疊加的國家戰略勢能,正在轉化為磅礴的發展動能。
最近的五年里,40個百億級項目、321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總投資超過1.5萬億元的1400余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在這里聚勢發力,“一核引領、三點布局、智變融合、陸海統籌”的產業布局全面展開。
這里有全球最大移動顯示模組單體工廠、全球最大噸位級“海上石油工廠”、全球首臺雙燃料船用發動機、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庫、全球最大海藻加工基地、全球第五的超級大港,全國首個國家融合創新示范區、全國唯一國家級海洋藥物中試基地、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全國首個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靈山灣,全省唯一的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全省唯一的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
過去五年里,西海岸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連跨3000億、4000億元大關,2021年達到4368.5億元,穩居青島十區市首位,全市首位度進一步提升,達到31%;位列全省136個區縣(市)首位,超過了省內10個地市;綜合實力位居國家級新區前三強、全國百強區第四名。
40萬戶各類市場主體在這里尋找商機,創造財富;72萬人才在這里揮灑汗水,追逐夢想;兩百余萬人在這里工作生活,安居樂業……
提高站位,承接國家戰略,向海圖強,向改革創新要發展活力,用開放引領發展,用產業升級積蓄更強動能,用十大功能區燃放創業激情,改善城鄉面貌,提升城市品質,做好民生實事,不斷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者悅遠者來。
這就是西海岸新區的“成功密碼”。
02 競爭者不在市內,也不在省內
無論是跟自己比,還是放在青島、山東比,西海岸新區都有足夠的理由感到欣慰和自豪。
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成績的背后是堅韌與執著,智慧與汗水。回首來時路,盤點一個個來之不易的成績,兩百萬新區人應該給自己多一些肯定和鼓勵,因為這些成就配得上一切鮮花與掌聲。
總結好過往經驗,達成普遍共識,凝聚更多前行的力量,揚起再出發的風帆——正是在這個關鍵時期、召開的這次重要“兩會”的使命與任務所在。
站位決定定位,視野決定格局。西海岸新區是青島的,但又不僅僅是青島的,西海岸新區還是山東的開放前沿、發展高地,肩負著經略海洋、自貿試驗區、體制機制創新等國家戰略使命。
因此,西海岸新區的競爭者不在市內,也不在省內,而在全國。西海岸新區的視野自然就應當是:輻射引領帶動全市,協同聯動輻射全省,標桿效應示范全國。
從國家級新區看,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國家級新區19個,領頭羊上海浦東新區2021年GDP突破1.5萬億元,天津濱海新區2021年GDP達到8760.15億元;此外,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發展勢頭迅猛,GDP相繼突破4000億元。
從全國強區看,北京海淀區GDP接近萬億,深圳南山區為7630億元,北京朝陽區為7617億元,廣州天河區為6012億元。而且,前排強區都確立了遠大的目標:浦東新區提出,到2025年GDP突破2萬億元;南山區提出,到2025年,GDP力爭達到1萬億元……
通讀西海岸新區政府工作報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個貫穿全篇的關鍵詞:“示范引領”。
要在主動為國擔當上示范引領,在服務科技自立自強上示范引領,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示范引領,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示范引領,在打造美麗宜居典范城市上示范引領,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示范引領,在促進共建共治共享上示范引領。
這正是一個國家級新區、一個開放先行者、一個改革試驗田,應該有的責任與擔當、視野與格局。
03 重整行裝再出發,奮勇開新局
要扛起責任擔當,追逐新的夢想,關鍵在于做好自己,讓肩膀更加厚實,讓理想更加豐滿。
首先要有清晰的自我認知,準確找到短板和弱項,不盲目樂觀。對此,西海岸新區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自我剖析”:
重大產業項目儲備不多,高成長性企業數量偏少;資源配置不集約高效,閑置低效用地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科技創新資源優勢仍需放大,人才吸附力還需持續增強;城鄉、校城、港產城等融合發展不夠深入,城市更新、城市建設、城市管理任務艱巨;公共服務供給能力離群眾期盼還有差距;等等。
于一個快速成長中的城區而言,存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是難免的,是“成長中的煩惱”。發展中的問題,需要用發展來解決,成長中的煩惱,需要用成長來消除。
針對短板弱項,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七個更”的未來五年奮斗目標:基本建成改革開放更深入、發展活力更充沛、創新能力更突出、產業結構更優化、要素流動更順暢、生態環境更優美、社會保障更有力。
長期的大目標需要分解成短期的一個個小目標,一步一個臺階,逐一突破,層層遞進。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2年努力方向是:進一步放大戰略疊加、政策富集、區位獨特等比較優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奪旗爭先,在新區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奮勇開新局。
發展任務繁重,千頭萬緒,不能平均用力,必須集中力量辦大事、要事、急事。
工作報告對今年的工作劃了重點,提出“八個奮勇開新局”:
以更高站位提升戰略承載力,在踐行國家重大使命上奮勇開新局;
以更實舉措提升產業支撐力,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上奮勇開新局;
以更大氣魄提升創新驅動力,在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上奮勇開新局;
以更寬視野提升開放引領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奮勇開新局;
以更強決心提升功能區戰斗力,在勇當主力軍主陣地上奮勇開新局;
以更優服務提升營商環境競爭力,在打造一流發展生態上奮勇開新局;
以更快步伐提升城市成長力,在功能品質提升上奮勇開新局;
以更深情懷提升民生事業保障力,在加快推進共同富裕上奮勇開新局。
圍繞這八個方面,政府工作報告作出安排部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干貨滿滿:
船舶海工產業產值超過300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0個;貨物貿易突破2000億元;壯大“芯屏”產業集群,推動京東方青島基地投產,實現產業產值420億元;壯大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壯大汽車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5萬輛;新建改建5G基站2000處;新增專精特新企業200家,培育“小巨人”、單項冠軍等科技新銳企業20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00家以上;新增各類人才6萬人;滾動推進總投資5570億元的887個重點產業項目;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深化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年內重點推進總投資1399億元的260個項目……
這些任務目標,立足自身實際,契合發展潮流趨勢,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切中發展穴位,做好了就能發揮好特色優勢,補齊短板弱項,提升發展層級,增強城區能級。重任如磐,唯有踔厲奮發;使命在肩,更需篤行不怠。振奮精神,重整行裝再出發。西海岸新區,無限“西”望,未來可期。
(信息來源: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