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高教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高教動態
          【高教熱點】高校應盡快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工具
          發布時間:2022-06-30瀏覽量:1407

          一項針對大學教師關切重點的調查表明——高校應盡快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工具

          王春春 藍文婷

          了解并回應大學教師的關切,著力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的內在要求,對于促進高校改進工作,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和高質量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課題組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抽樣高校的教師開展問卷調查,共獲得184所本科院校的有效教師問卷8000余份。課題組對開放題“您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有哪些意見和建議?”的回答內容分析研究后發現,大學教師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教師薪酬待遇、教師評價制度、教師發展五個方面,且大都與本科教學工作有關,反映出大學教師對教書育人工作的重視程度。課題組還就此對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師進行了訪談,問卷調查結果在訪談中得到印證。

          關切問題集中在五大方面

          本科教育教學——應采取實質性措施、聚焦實際效果。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發現,大學教師對本科教育教學的關注度最高。教師們普遍認為重視本科教學要采取更加實質性的舉措,“實事求是地總結本科教學改革的效果,不能只頒布改革條例和措施”。他們針對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建議,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一是優化資源配置,強調資源分配向教學傾斜。二是完善制度,凸顯教學重要性,如“制定差異化管理政策,促進不同類型教師發揮各自優勢,聚焦教學或科研等主要任務”等。三是多種途徑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如“倡導開展本科教學學術研究”等。四是加強過程管理,嚴格把控人才培養質量,如“要對學生嚴格要求,狠抓學風,加強過程性考核,實現嚴進嚴出”等。

          學校管理導向——應支持教師更專注于教學和研究。教師們提出的建議可概括為以下四點:一是希望學校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精簡辦事程序,讓教師能有更多時間精力專注于教學和研究。二是呼吁加強學校制度建設,特別是加強教師評價、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獎懲、職稱評審、績效評價、教師繼續教育及培訓等制度建設,并且強烈建議提高教學在各類評價考核中的占比。三是希望學校行政部門以人為本,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態度,對教師有更多信任、更多尊重和更多人文關懷。四是希望有更多民主參與機會和民主監督權,特別希望在制定與教師相關的政策時“多開展調研,多了解一線教師心聲并認真對待”。

          教師薪酬待遇——應充分體現教學工作量和教學價值。《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完善高校內部收入分配激勵機制,要向扎根教學一線、業績突出的教師傾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們非常關心這個問題。課題組的實地調研和訪談也表明,不少學校正積極推進和落實文件精神。教師關于提高工資待遇的意見建議,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合理提高工資薪酬,優化薪酬體系結構,尤其要體現教學工作量和教學工作的價值,如“教師的薪酬不應只看上課的時間,還應考慮課前備課、課后答疑和在課程反思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二是關注特殊群體如民辦高校教師、一線教師、青年教師等的薪酬。三是兼顧公平和效率。四是細化優化福利待遇,如設置學術休假制度、關注教師身心健康、改善教師辦公條件等。

          教師評價制度——期待“破五唯”、“立新標”、重教學。大學教師關于教師評價考核制度方面的意見建議,涉及職稱評定、績效考核、教學評價、評優評先等內容。廣大教師有如下期許:一是期待“破五唯”的同時能夠盡快“立”出更合理的新標準。二是希望評價過程更公平、評價內容更全面、評價更強調教學。三是就評價方式而言,建議分類開展職稱評審。四是建議為教師參加職稱評審提供更多支持、人文關懷和反饋渠道。

          大學教師發展——應關注青年教師長遠發展。調查結果顯示,大學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普遍關注自身職業發展,他們提出的建議可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是希望學校做好師資隊伍建設頂層設計,注重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的長遠發展。二是完善教師發展與培訓制度,尤其要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培訓交流學習的機會。三是為教師提供更多人文關懷和針對性支持,如“為青年教師提供科研支持,解決科研平臺欠缺、科研資金不足等問題”“取消僅針對青年教師的‘非升即走’考核制度”。

          五大方面共同聚焦本科教學

          大學教師在本次調查開放題中提出的五大方面建議,彼此交叉,存在交集,其中一點聚焦在“學校怎樣做才算真正重視教學”這個問題上。概括而言,大學教師普遍關心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希望學校改進管理,讓教師進行教學、科研工作的時間和精力得到保障,不要受過多事務性工作干擾;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培訓交流學習機會以提高教學能力、促進個人發展;希望教學工作量、教學貢獻在績效考核與職稱評審中得到充分認可;希望教學投入在學校的資源分配和薪酬待遇中得以體現并得到合理回報;希望得到尊重、支持和關懷,有長遠可持續的專業發展。

          本次調查顯示,大學教師對本科教學工作的關注度尤其高,這說明國家近年來在引導高校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方面的政策得到了貫徹落實。課題組于2021年開展的另一項對于全國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希望教師“真正關心學生”“教學態度好”“教書教得好”。

          對比發現,大學教師和學生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共同的訴求,迫切需要高校從制度上予以重視和推進。教師們的建議為高校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指明了改進方向和具體著力點。

          完善評價工具疏通痛點堵點

          課題組在對部分高校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如教務處長、學院院長及專任教師的訪談中發現,許多高校特別是教育部直屬高校近年來越來越重視本科教學工作,采取了不少措施,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例如,一些學校制定了嚴格的教師職業準入機制,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一些學校實施高等學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在職稱評審和績效評價中顯著提高了教育教學業績和師德考核的分量。一些學校開展教師薪酬制度改革,在學校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確定收入分配辦法,實施了內部激勵機制。許多學校把教師編寫教材案例,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就業、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參加社團、競賽展演等育人工作都計入工作量并加大比重。不少學校加大教師表彰力度,設立教師榮譽制度,通過教師入職、榮休儀式,設立以教書育人為導向的獎勵,激勵教師潛心育人。有的學校嘗試隨機抽取教師的教學視頻等資料請同行專家進行評議,將其作為教師參加職稱評審的重要材料之一,以激發教師對教學工作的重視。一些學校行政管理者的思想觀念也有所轉變,比如提出“教務處不是教學監督中心,而是要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

          調查結果分析表明,要從實質上體現對教學的重視,當務之急是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工具,這也是“破五唯”背景下最大的難點和堵點。

          針對教師們的關切點,課題組對高校提出五點建議:一是繼續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研究制定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診斷工具,多維度考評教學規范、教學運行、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獲獎、育人成效等教學工作實績。

          二是進一步提高教學業績和教書育人實效在薪資結構、績效分配、職務職稱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避免“重數量輕質量”。

          三是制定符合校情的獎懲機制,加大對教學質量高的教師的獎勵力度,建立退出機制,對教學質量欠佳的教師進行提醒、培訓和幫扶。

          四是根據學校的發展定位和師資隊伍建設目標,關注教師成長規律和不同發展階段的訴求,引導教師處理好科研與教學的關系、站穩講臺與長遠發展的關系。

          五是提高現代學校管理水平,為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營造良好的環境。以人為本,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多渠道增強教師對學校的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提高管理水平,簡化行政事務,使教師能夠更加安心地教書育人。

          (作者單位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21年度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師生認知比較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GYI2021004)。

          (信息來源:《中國教育報》)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