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高教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高教動態
          【理論經緯】杜玉波:扎根中國大地 辦好高水平大學
          發布時間:2022-06-15瀏覽量:1414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指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這既是對“雙一流”建設大學提出的總體要求,也是對我國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殷切期望。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辦好扎根中國大地的高水平大學的強大動力。

          一、立足新發展格局找準辦學定位

          “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主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未來十五年特別是“十四五”規劃這五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攻堅期,以高等教育現代化支撐和引領國家現代化,既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也是我國高水平大學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當前,95%的高校在地方,沒有地方高校的高質量發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創一流,但不能把高校人為分為三六九等,而是要鼓勵高校辦出特色,在不同學科不同方面爭創一流。”特色就是質量,特色就是競爭力。地方大學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立足新發展格局,找準辦學定位,在不同地區、不同層次和不同領域追求卓越,辦出特色。具體來說,就是要扎根中國、體現國家意志,與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支撐引領作用;要深耕區域、體現地方特色,扎根地方、面向應用,在服務區域和地方發展中展現更大的作為。

          在新發展格局中,地方大學要明確辦學思路,找準辦學定位,不斷實現“四為服務”的價值追求。要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國家需要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上來,轉到培養社會需要的不同類型的人才上來,推動學校實現專業課程設置上的調整、人才培養模式上的創新、師資配置上的優化、教學管理機制上的改革,推動一大批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堅持黨的領導凝聚發展合力

          黨的全面領導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最大優勢,是各級各類大學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一流大學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地方大學同樣需要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激發和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就是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大學發展的根本指引;把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作為大學領導體制的核心堅守;把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大學制度作為大學治理的基本依托;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育人的獨特優勢。對于學校的工作,學校領導要在重要時期、關鍵階段,從宏觀和戰略上,提出引領學校長遠發展的戰略構想,牢牢把握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權、主導權,切實承擔起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就是要加強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把基層黨建工作和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有機結合,學校發展建設與黨的建設同步謀劃、與黨的組織同步設置、與黨的工作同步開展。要通過基層黨組織做好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黨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就是做暖人心的工作,而不是做潑涼水的工作。在學校,就是要做好廣大教師的工作,通過思想政治引導,把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團結和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大家一起努力實現辦學治校、教書育人的根本目標,形成學校上下同心同德同奮斗的強大發展合力。

          三、堅守大學使命培養時代新人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作為辦好中國特色高水平大學的核心理念,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回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培養時代新人要以德為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第一使命。在學校,立德樹人可以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人不參與。要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地方大學特別是要利用好地方紅色資源,努力鍛造新時代青年學生有志氣、骨氣、底氣的品格。要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充分挖掘各種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模式,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育人效果。

          培養時代新人要融合貫通。樹立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大教育觀,堅持全面培養,完善“五育”并舉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促進高質量“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體系。要充分利用校史館、博物館、紀念館等,讓我們的學生看到革命先烈心懷“國之大者”,為國解難、為國分憂、為國盡責的卓越貢獻,要讓我們的學生聽到革命先烈驚天動地、彪炳史冊的英雄壯舉,要讓我們的學生學到革命先烈艱苦卓絕、自強不息、勇敢挺起民族脊梁的無私奉獻精神。

          培養時代新人要遵循規律。我們教育學生,一是知識,二是方法,三是品格,其中品格是最高層次。要將愛國精神、事業心、責任感、團隊意識等品格,融入每堂課、每個課題、每個項目、每篇文章,甚至每次開會和談話,引導學生涵養大氣品格,追求一流學問,創造精彩事業,踐行責任人生。要主動契合青年學生的成長需求和認知邏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創新話語體系、教學方式和技術手段,不斷增強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切實引導廣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四、服務國家需求體現責任擔當

          在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任何一個強國對高等教育服務能力都有自己的戰略考量。服務國家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是大學的使命和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一般來講,應地方發展之需而建立的地方大學,要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進程中成長壯大,必須把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走出一條立足地方、扎根地方、服務地方,具有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的特色辦學之路。

          一方面,要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不論是“雙一流”建設大學,還是地方高校,都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緊緊圍繞重大戰略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切實擔負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任。近年來,我國的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無不與人才和科技相關。我國重大建設、重大工程都要有高校的身影,都要能看到高校的痕跡。高校要辦好前沿性、引領性學科專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要強化同國家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的對接,匯聚研究團隊,承擔科研項目,作出應有貢獻,服務國家和地方需求。

          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當前,我國正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和充滿活力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形態。國家深入推進實施中西部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發展戰略,成為引領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也為教育服務區域需要提供了廣闊舞臺。高校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既要把握機遇,因時而變,也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主動適應新發展格局,通過調整學科結構、搭建合作平臺、創新育人載體、建立協同機制與國家戰略布局同頻共振,與經濟帶、城市群、產業鏈的布局緊密結合,在區域發展中發揮戰略支撐作用,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和貢獻度。

          五、抓好學科和教師隊伍實現高質量發展

          學科建設和教師隊伍,是辦好大學的一體兩翼,缺一不可,兩者有機結合,才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學科建設的布局上,要堅持學科有選擇性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這樣,才能頂天立地,走得穩、走得實、走得遠。具體來說,學科不在多、不在全,而在特、在強,關鍵要建設好與本校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相匹配的學科群,壓縮“平原”多建“高峰”。在具體操作上,要把學校傳統的優勢學科做強,把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學科做精,把新興交叉融合的學科做實,不斷強化學科高點,培育學科重點,扶持學科增長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一支優秀教師隊伍。”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要嚴把師德底線。師德失守,課上得再好、學術水平再高,也不是合格的教師。在全社會重振師道尊嚴,首先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在資格準入、招聘考核、職稱評聘、推優評先、表彰獎勵等一切環節,都要把住師德關。

          要集聚高端人才。高水平大學,同樣需要有一批具有學科引領力的高端人才。對于享有學術盛譽和極具潛力的青年才俊,要從政策、資金、平臺等方面給予特殊支持,使他們能夠安心、熱心、舒心在學校工作。要健全發展機制,科學制定青年人才培養規劃,加強中青年教師骨干的培養,給優秀的中青年人才搭平臺、壓擔子,放手培養,大膽使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歷練成長,最大限度地把能力釋放出來,把才華展示出來。

          (杜玉波,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

          (信息來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