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過去30年中,南極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多。研究發現,南極變暖主要是由自然熱帶氣候變率驅動,并可能隨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而加劇。
西南極和南極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在20世紀后期出現暖化和冰蓋變薄的現象,并持續至今。相比之下,位于更偏遠的高緯度大陸內部的南極內陸地區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都保持寒冷態勢,此后才開始大幅變暖。這些趨勢受到自然和人為氣候變化的影響,但每個因素的單獨貢獻一直未能被透徹理解。
該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凱爾·克萊姆和他的團隊分析了南極的氣象站數據以及氣候模式,以考察南極內陸的增溫趨勢。他們發現,在1989年至2018年的30年間,南極地區溫度升高了1.8℃左右,平均每十年升高0.6℃,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多。
研究還發現,近30年來南極內陸增溫主要是由熱帶驅動的,特別是熱帶西太平洋的暖洋改變了南極洲附近南大西洋的風向,從而促進暖空氣向南極輸送。研究人員認為,沿南極洲海岸的這些大氣變化是驅動南極內陸發生氣候異常的重要機制。
來源:自然·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