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部署,對高校自主培養創新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創新教育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將創新教育充分融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著力培養創意、創新、創業、創造“四創融合”的創新型人才,打造具有山一大特色的教育生態體系,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一、一體推進,打造創新教育課程體系。大力推進培養方案改革,打造集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重點提升、拓展培養于一體的創新教育課程體系。授課內容上注重創新、教學方法上注重互動(包括開展參與式、啟發式課堂教學,鼓勵個性化、小班式教學方式、注重培養批判性與創造性思維等)、培養方案管理注重靈活性,支持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志趣自主選擇多樣化學習和成長路徑。
二、共融共創,建立協同創新實踐平臺。構建“教學實驗室開放平臺—學科競賽平臺—省部級創新平臺—創業孵化平臺”的鏈條式創新創業平臺,形成共生型創新實踐平臺。通過利用好教學實驗室開放平臺,創建一批學科競賽平臺,依托 54 個省部級及以上創新平臺,建設好創業孵化平臺,實現教學、科研、轉化等創新平臺的多元融合。
三、大師引領,激發學生科研創新興趣。目前,學校擁有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高層次人才近400 人,學校依托人才資源集聚優勢,啟動“大師培養未來大師三大計劃”。實施大師講座計劃,開展 27 場科研創新素養系列講座,引導學生感悟大師風采,體悟科研魅力。推進大師課程計劃,開設《醫學研究之思考》《醫學案例中的批判性思維》等研討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熱情高漲。開展大師指導本科生科研項目計劃,動員學校高層次人才為本科生開放科研選題,師生互選后進入導師課題組進行科研訓練,現已立項50余項,極大提升了學生質疑思辨、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
四、全面覆蓋,推進階梯式創新創業訓練。實行學業、科研雙導師制,在導師指導下,對學生開展全過程創新訓練培養。大一實行課堂創新素養訓練,引導學生到科研平臺學習觀摩;大二推進科研初體驗,學生進入導師課題組、項目組參與科研初級訓練,并逐漸申報院級/校級本科生研究計劃項目(SRTP),參加學科競賽;大三進入沉浸式科研,指導學生立項省級、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發表文章、申請專利。SRTP 項目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可對接大四畢業論文,優秀項目可申請免修,實現在校生參與訓練項目或賽事活動全覆蓋。
五、精準聚焦,培育創新創業先鋒力量。面向創新創業動力較強學生設立“創新創業先鋒班”,在全校范圍招募學員,吸引16個學院40個專業的 230 名學生加入。先鋒班實行大班授課、小班項目化研討,配備創新創業導師20 余人。小班按照專業最大化差異原則進行分組,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有力培養了學生的系統思維、發散思維、開放思維,增強學生多學科視角審視思考復雜問題的能力,激活學生創新創造內生動力。
六、交叉融合,拓寬學生國際視野。開設交叉學科國際公共選修課程,引進牛津大學《未來世界工作必備基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入門》等世界知名高校的線上直播課程;與英國基爾大學醫學院合作開展暑期科研訓練項目,提升學生學術素養與科學精神。學校出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學院)優秀學生國(境)外訪學獎學金暫行管理辦法》《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學院)與國(境)外高水平大學短期交流項目管理辦法》《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資助學生出國(境)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管理辦法》等政策,激勵學生開展國際交流。
(信息來源:山東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