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研項目
          山東省教育廳關于發揮高等教育特色優勢主動服務 黃河國家戰略的通知 (截止日期:5月27日)
          發布時間:2022-05-11瀏覽量:3333

          各單位、部門: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切實發揮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省教育廳鼓勵高校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下簡稱“黃河國家戰略”),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深刻理解黃河國家戰略重大意義,主動扛起使命擔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山東是黃河流域唯一河海交匯區,是下游生態保護和防洪減災、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在動能轉換、文化傳承、對外開放等領域獨具優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黃河流于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制定《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山東省“十四五”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地處黃河下游,工作力爭上游”,是山東展現擔當、貢獻力量的鏗鏘宣言。

          高校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各高校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指示要求,深刻把握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和總體要求,充分認識黃河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積極發揮特色優勢,找準主動融入的行動路徑,扛起全面服務的使命擔當,力爭成為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人才蓄水池、創新策源地和決策智囊團,為實現黃河國家戰略貢獻教育力量。

          二、瞄準黃河保護發展,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一)構建適應黃河國家戰略的學科專業體系。適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緊密對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結合學校所在區域區位優勢和專業特色,深化與“一群兩心三圈”各主要城市融合,科學規劃學校學科專業結構布局。著力發展一批服務生態保護、現代農業、智能制造、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學科(專業)群,原則上綜合類高校至少設置服務 2 個領域的學科(專業)群,其他高校至少設置服務 1 個領域的學科(專業)群。

          (二)構建支撐黃河國家戰略的優勢學科群。積極對接戰略新需求、新目標,分層分類確定學科(專業)群發展布局,建立健全學科(專業)梯隊建設(培育)計劃,協調、整合學科資源,形成聚合優勢,向大科研、大項目、大平臺集中發力,著力建設一批具有學科特色和地域特色、服務黃河國家戰略的優勢學科群,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地作用。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圍繞黃河國家戰略需求,建設 12 個有望沖擊國家一流學科的優勢學科。

          (三)培育建設一批服務黃河國家戰略的學位授權點。落實全省學位授權建設會議精神,結合學校實際,面向 2025年和2035年,科學謀劃學校中長期學位授權布局建設,特別是布局一批梯次面向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學位授權點,全面提升學位授權規模和層次。

          (四)組建跨學科跨專業的產業學院。緊密對接黃河國家戰略需求,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理實融合,通過與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業共建共育現代產業學院、行業特色學院、未來技術學院,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三、緊盯黃河國家戰略需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一)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面向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學科特色,制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跨學科、跨專業、跨學校交叉選修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多樣化、個性化成才,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支持應用型高校積極開展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培養和春季高考招生培養,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探索實施本碩博貫通培養,構建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

          (二)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協同育人。以需求為導向,積極對接沿黃省區市人才需求,完善政校企等多主體協同育人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專業課程,實施聯合培養、訂單培養;省級安排研究生專項招生計劃支持各高校與沿黃流域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代表本行業先進水平的企業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鼓勵各高校配套相關招生計劃,積極開展科教、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深入實施1+X”證書制度。提高人才培養對服務黃河國家戰略部署的契合度,形成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教學、科研、生產相互貫通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機制,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教學過程與生產流程緊密對接。

          (三)建設一批黃河特色通識課程。鼓勵高校結合自身學科專業特色,建設一批體現黃河文明和黃河生態的在校開放通識課程,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建設適應黃河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的專業選修課程,引導學生加強黃河特色課程學習,加強學生黃河文化培養,強化黃河生態保護意識。

          四、聚焦黃河生態保護和安瀾屏障,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一)開展黃河生態保護科技創新。以原創技術需求為牽引,深化與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戰略合作,圍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重大問題開展研究,圍繞保護修復黃河三角洲、環境污染系統治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攻關,提升源頭創新和前沿技術研究能力、關鍵共性技術有效供給能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在智慧黃河、流域資源保護與利用、鹽堿地農業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二)優化科技創新平臺。提升高校資源配置能力,主動對接國家和省實驗室體系,結合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契機,不斷優化整合高校資源,遴選一批高校實驗室、重點實驗室,構建布局合理、運行高效、管理規范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撐體系。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撐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高校遴選建設一批協同創新中心,提升服務國家和省戰略需求能力。

          (三)提升智庫服務能力。發揮高校智庫政策咨詢作用,將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納入學校發展整體布局,提升服務黃河國家戰略質量和水平,精準服務山東省“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決策部署。

          (四)加快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提升高校技術轉化應用能力,鼓勵高校與國內外一流高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產業園區等深入合作,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產出重大科研成果,解決現實問題。完善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益分配和期權激勵機制,暢通成果轉化渠道,將高質量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五、錨定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集聚創新人才。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用好“一事一議”、泰山人才工程等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引進頂尖人才團隊和“高精尖缺”創新人才。搭建高校“組團引才”平臺,強化高校海外人才引進。通過齊魯青年學者遴選、泰山學者工程遴選機制,集聚形成一批黃河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高水平創新人才,帶動產出高層次創新成果。

          (二)精準培育創新團隊。加強產業需求對接,培育高水平創新團隊,推動黃河流域區域合作,助力沿黃省區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打造暢通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流域。

          (三)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引才聚才用才靈活機制。

          六、開展互聯互通,傳承黃河文明

          (一)打造黃河流域高教共同體。職業院校積極參與黃河流域產教聯盟的《黃河流域產教聯盟濟南宣言》,構建區域高層次人才共享共用機制,打造黃河流域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平臺、職業教育集群化發展平臺,進一步形成發展合力。普通本科高校積極參與黃河流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聯盟,實施“十四五”教育協同發展“九大行動”,落實《黃河流域教育事業高質量鄭州共識》。加強互聯互通,聯合沿黃省區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共建面向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成果轉移轉化基地等創新平臺,共同演奏“黃河大合唱”。積極對接甘肅隴南、定西、臨夏

          市(州)和青海海北州需求,高質量推進職業教育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繼續推進突破菏澤、魯西崛起戰略,積極開展省內對口幫扶。

          (二)講好黃河故事,傳承齊魯文化。深入挖掘黃河文明的豐富內涵、文化精髓及現代價值,不斷豐富黃河文化價值體系,講好“黃河故事”。以黃河文化為引領,推動黃河孕育的齊魯文化創新融合發展。將黃河文明及現代價值融入對外交流和留學生教育。資助骨干教師和優秀學生參加生態環境保護、綠色低碳發展等領域學術交流和研修訪學。借鑒國外大江大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成功經驗,形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可行性模式,提升黃河文明和黃河經濟的國際影響力,形成融學術交流與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國際交流新模式。

          七、加強統籌協調,推進落實落地

          (一)加強典型宣傳。各高校要注重發現典型事例,以點帶面,充分利用好報紙、網站、新媒體等進行廣泛宣傳,形成主動服務黃河國家戰略的濃厚氛圍。我廳將會同有關單位擇優進行宣傳報道,及時總結推廣我省高校服務黃河國家戰略的重要成效和典型案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二)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全省高校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機制,我廳將通過組織調研、服務協調、信息溝通、經驗交流等形式,選取其中有突破性、貢獻度高、帶動性強的項目,定期進行工作調度,納入全省教育系統服務黃河國家戰略重點專項工作統籌推進。

          (三)選擇重點項目予以支持。鼓勵高校結合自身辦學優勢和特色,制定主動服務黃河國家戰略的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我校可確定 12 項特色項目,填寫《高校服務黃河國家戰略特色項目表》(見附件),于 5 27日前將電子版報送科研服務部郵箱hhxykyc@126.com

          聯系人:張琪,電話:8317576815166037998

          附件/kindeditor/attached/file/20220512/20220512090215_3375.zip

          青島黃海學院科研服務部

          2022511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