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黃海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團隊招聘簡章
青島黃海學院創建于1996年,是教育部批準的普通本科高校。學校設有智能制造學院、國際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藝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護理與健康學院、大數據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國學院、繼續教育中心、大學體育教學部等13個教學單位。開設70余個本專科專業,涵蓋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學、藝術學、醫學、文學等學科門類。學校占地面積1720畝,建筑面積85.69萬平方米,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教職工1800余人。辦學26年來,為社會培養了15萬余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智能制造學院聚焦智能制造領域,打造新工科專業集群,秉承“以學生為中心”育人理念,培養專業基礎實、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院被山東省高校工委授予“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山東高校科教興魯先鋒基層黨組織”、“山東黨建工作標桿院系”等稱號。學院開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船舶與海洋工程、機器人工程等8個本科專業和機電一體化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等6個專科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4600余人。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卓工項目1個,建有省級精品課程7門、省級一流課程5門。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其中“長江學者”1人、“泰山學者”1人、齊魯首席技師1人、青島市教學名師3人及其他省市級榮譽稱號人才14人。獲批山東省高校優秀青年科技創新團隊1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近幾年,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5項,市廳級項目80余項,獲批市廳級及以上獎勵10余項。建有“產、學、研、教、創”五位一體的實驗實訓平臺,現代加工技術、工業機器人等46個實驗實訓室,山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實驗室1個--海洋智能裝備制造與測控技術實驗室,山東省工業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個、山東省現代產業學院1個以及青島市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公共服務平臺1個。注重創新人才培養,建有創新、創客工作室8個,近三年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競賽共獲獎1195項,發表論文118余篇,授權專利110項;多名學生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齊魯最美大學生等榮譽稱號。
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智能制造學院8個研究團隊現面向海內外誠聘人才,招聘要求及數量、相關待遇和聯系方式如下:
一、招聘要求及數量
研究
團隊
|
學科專業領域
|
需求
人數
|
崗位要求條件及其他事項
|
航空材料高精密切削加工創新團隊
|
機械工程(航空用金屬材料的精密加工)
|
2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8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省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其中SCI論文不少于1篇;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2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5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機械工程(航空用金屬材料的表面改性)
|
4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8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省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其中SCI論文不少于1篇;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2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5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海洋信息智能感知技術與裝備創新團隊
|
通信與信息系統,控制科學與工程
|
5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40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省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其中SCI論文不少于1篇;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3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5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柔性傳感器研究團隊
|
柔性傳感器器件制備
|
2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45周歲以內;在柔性傳感器材料及器件制備專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業績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發展潛力。近3年主持或參與過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2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5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柔性傳感器應用
|
2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45周歲以內;在傳感器小信號處理方向取得一定的業績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發展潛力。近3年主持或參與過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2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5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新能源供電與節能技術研究團隊
|
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4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40周歲以內;在本學科專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業績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發展潛力。近3年主持或參與過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3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0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新能源與智能汽車應用型研究團隊
|
車輛工程
|
4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45周歲以內;在本學科專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業績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發展潛力。近3年主持或參與過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3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5周歲以內,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科研和創新能力。
|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研究團隊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5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45周歲以內;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與制造、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和流體等研究方向,并在本學科專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業績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發展潛力。近3年主持或參與過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5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5周歲以內,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與制造、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和流體等研究方向,并參加過相關科研培訓,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科研和創新能力。
|
康復與護理智能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
|
機械工程
|
1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45周歲以內;在本學科專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業績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發展潛力。近3年主持或參與過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發表該領域高質量SCI論文3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2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5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核心及以上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生物醫學工程
|
2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45周歲以內;在本學科專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業績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發展潛力。近3年主持或參與過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發表該領域高質量SCI論文3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3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學術型),35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核心及以上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團隊
|
機器人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5
|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45周歲以內;在本學科專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業績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發展潛力。近3年主持或參與過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3
|
碩士研究生(全日制),30周歲以內,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主持或參與過市廳級以上課題研究,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學生二作)發表過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能夠勝任核心課程教學任務,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
二、相關待遇
(一)實行結構性薪酬待遇。碩士按照薪級結構工資執行;博士入校即可享受副高或正高級待遇,根據學術業務能力和工作任務,分為A、B、C三級,年薪在12-50萬元不等。特殊人才,年薪一人一議。被青島西海岸新區認定的高層次人才,享受政府10-500萬的生活補貼。柔性引進博士待遇,采取“一事一議”、“一人一議”的原則,雙方協商確定相關待遇。
(二)根據學校教學科研和績效考核等獎勵辦法,業績突出者每年享受2000元到10萬元不等的獎勵;
(三)應屆畢業生享受青島市和西海岸新區的研究生住房補貼:碩士研究生為每人每年1.2萬元,博士每年1.8萬元,連續發放3年;
(四)符合西海岸新區人才引進新政的,5年內購買新區商品房,安家費按照碩士每人10萬元、博士每人15萬元一次性給予發放;
(五)學校可為新區無住房教職工提供宿舍,45歲以下博士可在校內免費安排兩室一廳過渡住房一套(拎包入住);學校建有人才公寓,所有入職人才均可享受學校80-140平米左右人才公寓政策,也可為優秀青年博士人才提供安家費,具體面議;
(六)協助解決子女入托、基礎教育入學問題,對符合就業條件的家屬,學校協助妥善安置;
(七)按國家規定繳納社保和公積金,享受在職國內外訪學資助、春節福利、中秋節福利、教師節福利、免費體檢等福利待遇;
(八)學校每年劃撥專項師資培訓經費,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工作坊、學術會議、訪學研修,助力教師與學校的共同發展。
三、聯系方式
聯系人:張老師 李老師
聯系電話:0532-83175876
15053256135 18053508089
電子郵箱:hrgcc@qdhh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