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背景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動員和激勵廣大青年學生參與科普創作,擴大科普活動的社會影響力,樹立品牌,整合資源,促進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普及,自2013年起,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已成功舉辦八屆,在全國各大中專院校及中學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為更好地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關于科技創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及《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中“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相關要求,第九屆大賽重點圍繞“智慧·安全·環保”三大主題,關注前沿科學技術、公共安全健康等領域的科研應用與普及,考查青少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動手實踐能力。
二、活動時間
2023年2月起
三、組織機構
(一)主承辦單位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承辦單位: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
公益合作組織: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
賽區主辦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
賽區承辦單位:各賽區相關科普場館、青少中心、科普事業中心等科普單位(根據賽區申報情況確定)
(二)組委會、專家團隊、監審委員會
1.組委會
由主辦、承辦單位主要領導及相關工作人員組成,包括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及委員若干,負責對大賽進行總體統籌。
組委會秘書處設在中國科學技術館,由主、承辦及公益合作組織等單位相關人員組成,負責大賽具體管理和組織工作。
2.專家團隊
由賽事各項目相關專業人員、往屆科普賽事活動專家、科普教育專家、科技館/博物館行業專家等人員組成。
設顧問組和評審組,兩類專家可重合。其中:顧問組負責對大賽各項目命題及賽規進行審核把關;評審組負責對決賽作品進行評審,對作品科學性、技術性、創新性、真實性等進行審核把關。
顧問組專家由組委會定向邀請,并根據需要加入評審組參與后期評審。評審組專家,由組委會按賽題專業需求定向邀請,主要來源于專業學會、高校、科普和科研院所、科普場館等機構。
3.監審委員會
由承辦單位的主管部門或紀檢監察部門人員和專家等組成,負責過程監督及申訴仲裁,保障大賽公平公正。
四、參賽對象及報名方法
(一)參賽對象
參賽對象分為兩類。
第一類為中學生,參賽對象為全國普通中學在校學生,包括初中、中專、技校、高中等。
第二類為大學生,參賽對象為全國高校在校學生,包括高職、大專、本科、研究生等。
每支參賽隊伍由參賽選手和指導老師組成。其中,每支隊伍的參賽選手人數根據不同命題而不同(請參照附件1)。初賽、復賽隊伍指導老師需為學校指導老師,每個隊伍最多1名;晉級決賽隊伍如有賽區承辦單位老師參與指導,可增加1名賽區指導老師,每位賽區指導老師最多指導2支隊伍。
(二)報名方法
各參賽隊伍登錄大賽官方網站https://kepudasai.cdstm.cn/在線報名及提交作品,新注冊用戶請按照角色需求注冊個人用戶;往屆已注冊用戶,可直接登錄,用戶角色延續上一屆注冊時的角色。各學院完成線上報名后,按學院填寫大賽報名統計表(附件2)于4月15日17:00前發送至于老師qq,逾期不再受理。此項大賽全過程不收任何費用。如對網站報名及提交作品有相關使用問題請直接咨詢網站運營人員(15810316250)。
五、賽制設置
(一)競賽項目
大賽設“創意作品”和“科普實驗”兩類項目。大學組參加“創意作品”類項目。
創意作品項目:突出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置“智慧社區”主題,鼓勵學生在智慧社區建設相關背景下發現身邊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設計系統模型,創作相關作品。
項目
|
主題
|
組別
|
說明
|
創意作品
|
智慧社區
|
大學組
|
以智慧社區為背景,鼓勵學生圍繞家居生活、社區服務等方面,發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相關技術創作作品,解決問題,實現既定目標。
|
(二)賽程設置
大賽整體賽程分為初賽、復賽和決賽3個階段。
初賽,參賽隊伍按要求提交作品(方案、設計文件、視頻等)或開展實驗制作,由賽區組織比賽確定進入復賽的隊伍。
復賽,由賽區組織專家對提交的作品進行評審或組織現場賽事,根據成績確定入圍和部分晉級決賽的隊伍。
決賽,由中國科學技術館組織,以實驗制作、作品演示或現場答辯等形式開展比賽。
(三)入圍和晉級原則
1.入圍原則
每類項目各組別根據各賽區參賽作品總數占相應項目該組別全國參賽作品總數的比例,確定各賽區各項目各組別入圍作品的數量。各賽區各項目各組別按照復賽成績排名,最多4項作品入圍全國總決賽。
2.晉級原則
創意作品項目:各賽區各組別晉級作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接晉級,各組別入圍排名第一的作品直接晉級全國總決賽;二是評選晉級,各組別入圍的其他作品,須按要求提交書面材料,由評審專家團隊按照各組別決賽規則進行評選后產生。
六、紀律監督
監審委員會對大賽全程進行監督,包括程序合理性、評審公正性等內容。在大賽實施過程中,如發現在大賽比賽期間出現違紀違規行為,或者接到任何投訴或問題的反映,監審委員會將及時調查并協調解決。監審委員會有權要求涉及問題的單位做出相應答復,并督促解決問題措施的執行。
七、獎項設置
(一)決賽獎項設置
1.各項目參賽作品
各賽區各項目各組別按照復賽成績排名,最多4項作品入圍全國總決賽,其中1-2項作品晉級全國總決賽,未晉級的作品獲入圍獎。入圍獎作品不參加決賽評審。
所有晉級作品通過實驗制作、作品演示或現場答辯等形式確定比賽成績,各項目各組別按晉級作品總數的10%、20%、30%和40%設置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
各項目各組別設專項獎若干,總數不超過該項目該組別晉級作品總數的10%。
以上獲獎作品由大賽主辦單位頒發證書。
2.優秀指導教師獎:所有決賽獲得一、二、三等獎隊伍的指導老師均可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
3.優秀組織獎:根據各賽區組織比賽情況,評選優秀組織獎。
(二)初賽和復賽獎項設置
由山東省賽區確定后公布。
八、進度安排
大賽初評與復賽時間將另行通知,請參賽選手、家長及輔導老師隨時關注山東省科技館官網、微信公眾號了解賽事信息。
九、工作要求
請各學院做好學生的組織動員工作,做好參賽隊伍的培訓指導工作;各參賽隊伍要積極備賽,自主創作完成參賽作品。
科研服務部
2023年2月16日
附件:附件1:創意作品單元-智慧社區命題(大學組賽事塞規)
附件2:大賽報名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