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協通知
          關于舉辦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截止日期:9月30日)
          發布時間:2023-09-01瀏覽量:494

          2023年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戰略擘畫。突出價值引領,引導社會風尚,展示科技成就,服務創新發展,立足公眾所需,提升科學素質。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構建社會化工作大格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貢獻。

          一、時間和主題

          2023年全國科普日主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定于2023917-23日在全國各地集中開展。各部門可根據全國活動主題,結合工作實際擬定活動副主題,主題宣傳活動貫穿全年。

          二、活動內容

          (一)加強政治引領,激發奮進力量。圍繞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用科普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多方位宣傳展示新時代以來在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生動實踐。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凝聚踔厲奮發廣泛力量。

          (二)聚焦創新發展,服務自立自強。圍繞“四個面向”所取得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推動具備條件的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基地開放,集中展示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展現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等重大成果,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服務高質量發展。

          (三)堅持科技賦能,助力“國之大者”。聚焦鄉村振興,實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科普服務高素質農民培育行動,促進優質科技科普資源深入農村、服務農民,促進共同富裕。圍繞美麗中國建設,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倡導綠色、低碳、節約的生態理念,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服務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科普助力“雙減”,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

          (四)踐行科普為民,共創美好生活。圍繞衛生健康、數字素養、知識產權、食品安全、國防知識、防災避險、安全生產等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聚焦重點人群,深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等基層陣地,融入文化、藝術、教育、旅游、體育等各領域,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多樣的內容、常有常新的活動,豐富人民精神世界,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三、活動安排

          (一)立足守正創新、開放協同、服務基層、普惠群眾,廣泛開展社會需要、群眾喜歡、影響力大、服務面廣的系列科普活動。

          (二)結合實際、突出優勢、各展其能,打造亮點紛呈、各具特色活動主題,聚焦科普助力“雙減”、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科學家精神弘揚、銀齡科普等重點領域,推動科普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城鄉社區、進校園、進家庭、進軍營,為廣大公眾提供優質多元、觸手可及的科普體驗。

          (三)聯合學會、企業等各類科普主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整合資源、開放場地、創新形式,開展科普研學、專家報告、科技咨詢、科普創作、技能培訓等各類科普活動。

          (四)聚焦重點熱點領域,打造示范性、創新性專項特色活動。

          (五)組織學校科技工作者走進校園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廣泛開展“科普進萬家行動”、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科技教育鄉村行”、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實踐活動,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六)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等強國目標,組織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講座,帶動各方打造科學家講科普的高端示范品牌,增強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普工作的獲得感。

          (七)聯合農技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重要回信精神,在鄉村一線開展技術培訓和群眾性科普文化活動,講好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故事。

          (八)推進科普信息化發展,通過直播、短視頻、話題互動、VR等方式,廣泛開展云講堂、云看展、云發布等線上活動,打造“一省一品一直播”線上活動矩陣,形成天天有熱點、精彩不間斷的線上科普熱潮。

          (九)聚焦科學與藝術、能源化工、金融風險防范、青少年科學教育、城市更新與光影技術、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數字智能、生活中的航天科技、探索大國重器、深地等主題,組織開展科普互動展、金融風險防范等科普系列專項活動、“銀齡跨越數字鴻溝”等專項科普活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規范實施。今年是第二十屆全國科普日。各單位和部門要把全國科普日活動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生動實踐,廣泛動員、精心組織,不斷提升科普日活動服務力、影響力。要與《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實施協調機制聯動,集成優勢資源、匯聚各方合力,服務科技工作者和廣大公眾。要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厲行勤儉節約,切實為基層減負。要嚴格落實意識形態管理責任,安全有序開展活動。

          (二)創新引領,普惠群眾。各單位和部門要以人民性、引領性、時代性、科學性、融合性、開放性推動科普理念創新、實踐創新,圍繞基層群眾最關心最需要的領域,突出群眾性、參與性、互動性,打造科普新模式、新場景,開展常態化、多元化的科普服務,切實提升基層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要強化數字賦能,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推動優質資源廣泛傳播,更大范圍地服務公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強化宣傳,做好總結。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新媒體作用,宣傳好科技工作者做科普的典型事跡,展示好科普成效價值,提升公眾參與度,營造濃厚氛圍。活動宣傳中,請規范使用全國科普日和科普中國標識,突出活動品牌。全國科普日聯合主辦單位將共同開展工作總結,并對活動組織有序、服務基層有效的單位和影響大、關注多、反映好的活動予以表揚。

          五、活動方案

          (一)活動舉辦時間:即日起至9月30日

            (二)  各單位在活動舉辦8天前將活動方案(附件)發送至科研服務部(最晚不超過9月20日)。并通過宣傳欄、展板、報刊、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網站等媒體渠道發布活動進行預熱(留存照片佐證)。

          (三)通過網站下載統一宣傳圖片及Logo(https://kepuri-kp.cast.org.cn/download-resources)

          (四)主要參與的科技工作者(不超過3人)應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技普及、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經歷,原則上不應為一般的行政人員。

                   (五)活動舉辦后5天內將1篇媒體報道(附新聞鏈接)、活動總結(包括活動基本情況、主要成果成效、特色亮點、形成可復用的科普資源情況、工作體會等)、3-10張能反映活動成效的照片,以及1-3段活動短視頻(每段視頻3分鐘以內)發送至科研服務部。



          附件:XXXXX學院全國科普日活動方案


                                                                                                                                                                                   青島黃海學院科學技術協會

                                                                                                                                                                                            2023年9月1日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