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智能制造學院劉紀新教授帶領的“智能制造工程教師團隊”成功獲批第二批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目前,團隊現有教師30人,教授19人,副教授9人,博士9人,雙師雙能教師已達78%。
教師團隊堅持立德樹人根本,踐行“知行合一”校訓,傳承“十大師德”理念,推進“三全育人”建設,強化“精技善能”育人方略,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形成了一支師德師風優良、育人理念先進、科研能力突出、社會服務成效顯著、團隊凝聚力強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師德師風方面,團隊將師德師風高標準轉化為內在信念和行為品質,融入到教育教學改革、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環節。團隊中涌現出黃炎培職業教育獎杰出教師1人、山東省創新導師3人、齊魯首席技師1人、山東省民辦優秀教師3名、青島市教學名師3人、青島市首席技師2人、青島市勞動模范1人以及各類國家、省市級學科競賽優秀指導教師32人次。
教育教學方面,團隊認真調研、分析行業產業發展趨勢,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形成了基于產教深度融合的“三全-協同”育人模式。在團隊帶頭人帶領下,特色專業建設成果顯著,先后獲得2個省級一流專業、1個省級卓越工程師項目、1個省級民辦本科高校優勢專業,5門省級一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玩轉機器人》課程被“學習強國”平臺全程收錄。團隊成員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過程,近年來,主編教材6部,發表教改論文20余篇,主持《基于OBE的地方高校機電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等市廳級、省部級教研教改項目18項,獲教育部思政司民辦高校教育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獎3項。
科研創新方面,團隊堅持教科相彰,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引導,圍繞地方產業集群,積極搭建科研平臺,先后獲批山東省優秀青年人才創新團隊和山東省工業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聚焦智能制造產業需求,重點開展了高效綠色精密切削加工、工業機器人及海洋智能裝備的技術研究,承擔了國家級課題3項,省級、市級項目30余項,橫向合作項目15項。先后獲山東省民辦教育優秀科研成果一、三等獎各1項,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0篇,發明專利10余件。團隊主導建設了8個創新工作室,以科技創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近5年,指導學生參加學科創新、創業大賽累計獲獎國家級80余項,省級1100余項。
社會服務方面,團隊成員堅守高校教師服務社會的責任使命,面向區域行企業,先后開展了薄板液壓成型數字控制裝備研究與產業化、水稻適度加工雙層智能碾磨系統、管外爬管機器人及海水養殖無人監測關鍵技術研究等課題20余項,為區域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團隊成員3人受聘擔任各級技能大賽裁判員,服務智能制造人才培養;11人擔任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咨詢專家,在項目管理中積極發揮專業特長,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
教師團隊將珍惜榮譽,戒驕戒躁,砥礪前行。繼續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深化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進一步加強師風師德建設和團隊專業建設,以建設“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為抓手,形成團隊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學校教育工作邁向更高水平,打造高素質創新型的高校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