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救初起火災應該遵循的原則
初起火災的撲救,通常指的是在發生火災以后,專職消防隊未能到達火場以前,對剛發生的火災事故所采取的處理措施。無論是義務消防人員,還是專職消防人員,或是一般居民群眾,撲救初起火災的基本對策與原則是一致的。在撲救初起火災時,必須遵循:“先控制后消滅;救人第?;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
1.先控制后消滅
是指對于不能立即撲救的要首先控制火勢的繼續蔓延和擴大,在具備撲滅火災的條件時,展開全面撲救。對密閉條件較好的室內火災,在未作好滅火準備之前,必須關閉門窗,以減緩火勢蔓延。此外,還可采取斷絕可燃物的方法控制火勢的蔓延和擴大。如將起火點附近的可燃物及時移至安全地點,不能搬動的,采用不燃材料隔擋;對易燃、可燃氣體,可采取關閉有關閥門,切斷可燃物的供給;對流淌的可燃液體,可用泥土、黃沙筑堤等方法,阻止其流向易燃、可燃物存放處。我們認識到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質、助燃物質和火源。我們已經介紹滅火都是為了破壞已經產生的燃燒條件,只要能去掉一個燃燒條件,火即可熄滅。根據這個基本方法,就可以按照客觀的實際情況,創造出多種多樣具體的、有效的滅火方法來。具體有隔離法??將著火的地方或物體與其周圍的可燃物隔離或移開,燃燒就會因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實際運用時,如將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走;把著火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方;關閉電源、可燃氣體、液體管道閥門,中止和減少可燃物質進入燃燒區域:拆除與燃燒著火物毗鄰的易燃建筑物等;窒息法??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或用不燃燒的物質沖淡空氣,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實際運用時,如用石棉毯、濕麻袋、濕棉被、濕毛巾被、黃沙、泡沫等不燃或難燃物質覆蓋在燃燒物上;用水蒸氣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灌注容器設備,封閉起火的建筑和設備門窗、孔洞等;冷卻法??將滅火劑直接噴射到燃燒物上,以降低燃燒物的溫度。當燃燒物的溫度降低到該物的燃點以下時,燃燒就停止了,或者將滅火劑噴灑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溫度降低,防止輻射熱影響而起火。冷卻法是滅火的主要方法,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來冷卻降溫;抑制法??這種方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學滅火劑(1211)噴向火焰,讓滅火劑參與到燃燒反應中去,使游離基鏈鎖(俗稱?燃燒鏈?)反應中斷,達到滅火的目的。
以上方法在實用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一種或多種方法并用,以達到迅速滅火的目的。
2.救人第一
是指火場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勢的圍困時,應急人員或消防人員首要的任務是把受困的人員從火場中搶救出來。在運用這一原則時可視情況,救人與救火同時進行,以救火保證救人的展開,通過滅火,從而更好地救人脫險。
3.先重點后一般
是指在撲救初起火災時,要全面了解并認真分析火場情況,區別重點與一般,對事關全局或生命安全的物資和人員要優先搶救,之后再搶救一般物資。
對于電氣線路、電氣設備發生火災,首先應切斷電源,然后用干粉或鹵代烷滅火器撲滅。只有當確定電路無電時,才可用水撲救。在沒有采取斷電措施時,千萬不能用水、泡沫滅火劑滅火。
對于臥具、沙發等一般可燃物起火,可直接用水或滅火器進行撲救,也可采用濕棉被等覆蓋在起火物品上。
室內墻上消火栓箱內裝有消防卷盤的,在使用時應先將其打開,將水槍拉至需要滅火的部位,然后再打開水槍噴頭實施撲救。
發現起火后,無論火勢大小,都應及時撥通119電話,向消防隊報警。設有手動報警設施的,應擊碎其外保護層報警。火勢的發展令人難以預料,即使火勢較小,但由于對起火物質的性質不了解,使用滅火器材不當或者滅火器材失效等原因,撲救不力,會造成火勢越來越大。若此時才想起報火警,由于錯過了火災初起階段,使火災難以撲救,即使撲滅了,也會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
不能及時報警的主要原因有:1)不會報警;2)錯誤地認為消防隊滅火會收費;3)存在僥幸心理,以為自己能撲滅;4)單位發生火災怕影響評先進、評獎金,怕消防隊來了影響不好,怕消防隊批評,怕追究責任;5)有些單位甚至錯誤地規定報警需領導批準才行。上述因素的存在,嚴重延誤了報警時間,往往使火災不能得到及時控制,最終釀成重大和特大火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所以說:“報警早,損失小”是無數次教訓的總結,及時報警是起火后的首要行動之一。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發生火災時,在場人員應立即撲救、報警的同時,還應迅速通知值班人員或單位領導。
報警時要講清著火單位名稱、詳細地址、著火部位、著火物質、火勢大小及報警人姓名和報警電話。報警后要派人到單位門口或十字交叉路口等接消防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