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8日下午,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在四號樓206教室召開2016-2017學年第1學期工作例會。參加會議的有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成員,會議由教學質量管理科申桂茹教授主持。
本次會議有三項內容:1.上學期督導工作總結.2.本學期督導工作要點. 3.張學俊做督導員工作培訓。
首先,教學質量管理科李友仕科長對2015-2016學年第2學期教學督導工作進行總結,在肯定上學期教學督導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教學督導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
申桂茹教授根據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估指標體系要求,結合學校實際,講解了青島黃海學院教學質量管理框架體系和青島黃海學院教學督導工作體系。根據評估要求,本學期督導工作要點有三個,一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二是對畢業設計(論文)和期末試卷專項督導,三是教師培訓。其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學校下一階段的中心工作,教學督導應緊緊圍繞這一中心開展工作,積極開展課件培訓、教學方法培訓和觀摩課等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
最后,張學俊教授做了“督導工作內涵”的講座
張教授結合自己40多年的教學經驗,全面詮釋了督導工作的含義。講座內容摘要如下。
一、 正確處理好 “督” 與 “導” 的關系
教學督導中的“督”與“導”之間的關系是,督是手段,導是目的。督導工作要堅持督與導的結合,督中有導。教學督導人員對教師教學工作提出指導性的建議,引導教師運用專業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通過與教師進行探討性的交流,共同研究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傳播好的教法與經驗,指導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在突出導的同時不能忽略對教師自我提高教學質量的督促作用。教學督導工作中要以真誠的交流探討為主、表揚為主、以肯定為主、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為主、以培養個性化的教學風格為主,輔以批評和必要的懲戒。教學督導中要不斷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經典教學案例,樹立先進典型,普及優秀教學方法,引導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二、 引導師生正確認識教學質量是教師教出來的,不是督出來的
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最根本的途徑是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與教學能力。教學督導工作還有許多盲區,有 90%以上的教學工作是在教師自覺、無任何監督的情況下完成的,所以只有提高教師的責任心,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化外在督促壓力變成內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督導工作首要前提是對教師的信任,要相信絕大多數教師是想把教學工作搞好,出現教學不盡人意的地方是教師對教學方法運用的不夠好,不得要領所造成的。因此,參與教學督導工作的人員要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教學督導工作,不能把教師教學工作放在“監視”、“整治”的位置,要以關愛、服務、指導的理念開展教學督導工作。
對各級領導來講,教學督導不是為了懲戒與評判,而是為了促進教師的發展,關愛教師健康人格的養成,是掌握教學情況、教學信息的來源渠道之一,通過教學督導營造一個寬容、平等、合作、信任的和諧關系,構建良好的人文環境。
對教學管理者和教學督導人員來講,教學督導工作首先是服務,教學督導人員要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增強自身的理論水平,要給教師一些具有一定理論水準上的指導建議,能結合所聽課實際情況與教師共同探討增強教學基本功的辦法與途徑,給出具體的教學技巧運用、形成教學風格的建議,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能力與水平。
三、 創新性開展教學督導工作
(一)要發揮教師教學的主觀能動性 ,實現教學與督導工作有機結合
在督導方法上要采取外部督導與教師自我評價相結合,發揮教師提高教學能力上自我診斷,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能動性。督導人員要逐步實現校外人員與本校督導人員相結合,增強教學督導的客觀性。各二級學院督導人員要逐步提高素質與能力,充分發揮督導激勵評價、引導提高的功能,提升督導工作水平。擴大二級學院教師參與教學督導的面,增強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學督導在關注教師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學習質量的督導,發現與掌握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動力、自我發展、班紀班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二)要善于發現總結典型與亮點,以教學督導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教學督導要由監督、評價、獎懲逐步向發現典型、樹立榜樣、信息交流、培育風格上轉變,促進教學方法與教學風格的百花齊放,及時發現被督導者身上的“亮點”,促進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及時總結先進的教學經驗,樹立典型。督促教學效果不理想的教師,查找不足,及時調整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制訂改進措施,提高教學能力。
張教授的講座使各位督導員受益匪淺,大家紛紛表示:虛心向張教授學習教學經驗和教法,努力做好督導工作。2016-2017學年第一次督導員會議在坦誠無私的交流中結束。



教務處教學質量管理科
201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