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挖掘校企合作資源、促使校企深度合作,優化我校學科專業建設,不斷提高我校師資隊伍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根據山東省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實施規劃的通知》(魯政發〔2018〕7號)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開展“雙師雙能型”教師(專業知識+專業技術;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對焦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聚焦產業人才需求和服務,變焦教學供給側調整優化,引導和促進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堅持“雙師雙能型”發展方向,逐步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適應學校轉型發展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二、基本思路
依托我校申報的民辦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實施教師培養“雙百計劃”》,陸續選送100名專業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選聘100名行業企業人士來校擔任專職或兼職教師,致力于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建校企合作教學團隊、共建實驗實訓平臺、共建課程(協同教學)、共建實驗實訓項目資源、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探索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依此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培養方式
(一)在職培訓
1.通過外出集中與分散的方式,積極選派中青年專業教師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國培及省培項目、相關行業協會交流培訓、中外聯合辦學項目、各類短期培訓等,使專業教師拓寬視野,跟進專業發展前沿。
2.依托教師發展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引企入校單位、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平臺,積極開展全覆蓋式的專業教師在職校本培訓、院本培訓,達到增強專業課教師實踐能力的目的。
3.鼓勵教師利用圖書資源、在線課程資源、參加大賽等積極開展自我提升的學習活動;每年參加校本、院本培訓不少于16學時。積極參加校企合作共建團隊、共建課程、服務項目、合作研發等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研發和社會服務能力。
(二)企業掛職
繼續執行《青島黃海學院中青年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暫行辦法》(青黃院人發〔2017〕12號),各學院根據實際情況,分批分期安排中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選派專業教師赴企業學習行業企業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開展產學研合作、參與企業研發,開展校企共建專業對接工作,進行市場調研,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
(三)行業企業人才引進
分批從行業企業引進工作經驗豐富的高水平人士到我校擔任專職或兼職教師,主要承擔專業課,尤其是實驗、實踐課教學任務;與本校相關專業教師共同開展合作研發、社會服務,結成校企雙導師合作伙伴,共同指導畢業設計、合作承擔橫向課題研究;引企業項目進課程、進課堂、進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從而促進校企雙方教師的共同成長。
四、培養要求
(一)各學院要高度重視“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工作,按照“雙師雙能”教師培養計劃表分配的計劃,從學科團隊和專業建設的角度統籌安排培養計劃,根據本方案認真制定本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計劃。根據《青島黃海學院師資培訓經費管理辦法(試行)》,按照《青島黃海學院教職工進修學習管理規定(試行)》、《青島黃海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青島黃海學院中青年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開展好本學院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
(二)各學院要充分利用工程訓練中心、引企入校單位(企業冠名班)、校外實習基地、省級大學生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等平臺資源,合理安排校企雙方教師結對學習,使各種平臺和行企外聘教師在“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按照《青島黃海學院柔性人才引進聘任管理辦法》,探索試行校企雙院長、雙專業帶頭人、雙教研室主任、雙導師制度,開展校企深度合作,成立行業企業參加的專業建設委員會,設企業家講堂,創業講堂,每個專業對接一個行業協會,開展好學校與企業共建專業等工作。
(三)各學院要將“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與教學團隊建設統籌推進。通過兩年的努力,每個學院建成1-2個校企合作教學團隊,重點建設1個優秀教學團隊,專業課教師中“雙師雙能型”教師達到60%以上,引進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高水平專職教師達10%以上,累計30%以上的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
(四)鼓勵各學院以“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為契機,創新性推動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培育校企合作成果,對各學院在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共建育人平臺、共建教學團隊、共建專業、共同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導師、合作開發課程、合編教材、共建學院等方面以立項的形式給予扶持,探索形成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
五、經費保障
(一)各學院培訓經費優先安排“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
(二)《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實施教師培養“雙百計劃” 》項目經費用于“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
(三)充分挖掘、利用社會力量,積極籌措資金,多渠道、多形式支持教師培訓工作。
附件:“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計劃分配表
附件
“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計劃分配表
學院
|
送出掛職鍛煉教師人數
|
引進行業企業專兼職教師人數
|
機電工程學院
|
12
|
12
|
建筑工程學院
|
10
|
9
|
國際電子商務學院 、大數據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
17
|
15
|
汽車與船舶工程學院
|
7
|
6
|
財經學院
|
14
|
14
|
管理學院
|
9
|
9
|
藝術學院
|
13
|
12
|
學前教育學院
|
6
|
9
|
護理學院
|
12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