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就業調查,一份冷暖共知的生存樣本
          發布時間:2017-04-28瀏覽量:4322

          又到一年大學生求職季,麥可思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聚焦了中國女大學生的就業狀況。調查顯示,會計是中國女大學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職業,此外,女大學生從事電商等行業收入“錢景”較好,從事教師等行業幸福感較高。

            這樣的調查每年都有,或局部、或整體,或男生,或女性,盡管群體不盡相同,然而結果大同小異。如果說,隨著高等教育擴招的推進,“最難就業季”的不斷疊加,大學生就業情況本就不樂觀,那么女大學生就業更無以擺脫弱勢之狀。一份聚焦女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可以全景性的呈現女大學生就業的現狀,既有量的表達,又有質的細分。簡單的數據之后,卻是一個個冷暖自知的個體生存狀況。

            女性就業難,其最大的問題則是遭受性別歧視。從調查的職業結構看,會計、小學教師、文員、行政秘書、初中教師、客服專員、電子商務專員等排名靠前,很明顯的是,女性以創業為驅動的就業狀況不樂觀,就業的職業結構單一,范圍較窄,不利于女性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的改善。之前,麥可思根據對全國2014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以及2011屆畢業生三年后的數據采集和研究,進行了女大學生實際就業狀況的分析,結果顯示,畢業半年后選擇自主創業的2014屆本科女生比例為1.6%,低于本科男生(2.4%)0.8個百分點;2014屆高職高專女生的這一比例為2.8%,比高職高專男生(4.8%)低2個百分點。

            就業難,女生就業更難。一方面,大學生求職是一個過程艱難而成本昂貴的過程。有的要花數月時間奔波,求職成本高至萬元,少至千元,才能找到人生中第一份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女大學生求職又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在專業要求上,女大學生面臨的條件要比男生苛刻得多,職業要求上男生與女生基本一致,不過錄用比例卻相對較低,在就業崗位的層次上,女大學生的崗位更低。再加上各種顯性或者隱性的就業歧視,讓女大學生求職和就業更為弱勢,結果也不甚理想。

            若“天子驕子”的大學生就業都尚且如此,其他群體的生存狀況自然大同小異,尤以處于低層從業者最為突出。近日,周至縣菠菜售價下跌,近期批發價最低到每公斤0.4元,因為雇不起工人收菜,周至縣終南鎮千家灣村68歲的菜農張建文和老伴天剛亮就到地里收菜,一直忙到中午,忍著腰酸背痛挖了100公斤菜,沒想到只賣了26元。當張建文說起菜價時,老伴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典型的菜賤傷農,跟環衛工等弱勢群體在城市勞作之時,還要遭受社會的歧視何其相似。

            不同的身份,共同的狀況,每個群體都有著難以言狀的悲情。女大學生就業調查,一份冷暖自知的生存樣本,你可以從中窺視一個群體的生存之狀,更應看到所有人都并不容易。政策層面當然需要“弱勢救助”,個體也需要擺脫“弱者心態”,但重要的是,還需要推人及己作換位思考,彼此之間多一點理解而少一點歧視,多一點寬容而少一點刻薄,才會在給予別人機會之時,為自己爭得更好的環境。否則,即便是底層與弱者之間,也無法跳出“弱者相欺“的困局。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宏觀入眼,但更應從微觀入手,感知人間冷暖與生存之艱。如果形成”他人即自己“的平等觀,構建人人平等的社會環境,是一份女大學生就業調查所帶來的思考。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