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別讓高校就業率成了“皇帝的新衣”
          發布時間:2017-04-28瀏覽量:4477
          今年中國高校的畢業生人數達到創紀錄的795萬人,最難就業季、最大待業群體、最痛苦的畢業季、最糾結考研開始、最難找工作季……這些耳熟能詳的說法又開始在畢業生中流行,城市的廣場酒吧校園教室到處是啤酒紅酒白酒和著搖滾擁抱眼淚,在撕扯煎熬著急于就業的學生,僧多粥少,還未正式踏入社會的莘莘學子們已經在“求職大戰”中提前感受到了競爭的殘酷,這里彌漫著不就業沒飯吃的糾結焦灼。

            3月19日,記者在陜西省體育場內的招聘會現場隨機采訪了25位求職者,其中有12位是應屆畢業生,他們感嘆道,大學生頭上的“天之驕子”光環遠不如身上的“一技之長”更實用。西安市人才市場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對于大多數應屆畢業生來說,實際工作與心理預期差距較大,“好工作難求”已是普遍共識,不少人只能調低心態,先就業再擇業。

            就業形勢嚴峻是“大環境”,但一些高校的不少專業就業難“禍根”之一是當初招生宣傳時亮給家長和考生的“高就業率”。“假結業”“被就業”“數字就業”“廣告語就業”蒙騙裹挾釣魚招徠學生報考就讀,一些高校、專業本身并不具備基本師資力量,人才培養方向也不明確,僅僅是為了高學費、多招生,“跟風式”地鋪攤子,并未考慮社會需求是否過剩、畢業生能力是否勝任。到學生畢業時,學校用“數字就業”“紙面就業”歪曲事實計算出一份漂亮的各專業就業率,既不真實,經不起追究拷問,也誤人子弟貽害社會。有人甚至調侃: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是“水貨”,拿這個濕漉漉水淋淋的就業率年復一年搞新一輪忽悠有違誠信。

            由于就業率事關高校的美譽度、入學率、專業聲譽、新設、裁撤專業,不少高校從校長至院長,從招生至就業輔導,一級一級、一環一環都“簽”了“責任狀”,就業率造假已經形成鏈條、閉環,校內所能動員的力量、資源都在發力、貢獻,就業率造假已成為“公開的秘密”。“注了水”的就業率就像“皇帝的新衣”,誰都知道它名不符實,藏了貓膩,水分很大,但誰也不愿戳破它、也不敢戳破它。畢竟,高校要招生、學生要求職、家長要和親朋好友“曬娃”,誰斗膽指出、戳破皇帝的敗露,不就成了眾矢之的、千夫所指?以現在教授、校長“智慧”這個氣泡只會越吹越大,堆積泡沫、積累弊端,畢竟最終吃虧受罪是學生、社會。

            “目前高校在就業率統計中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民盟中央副主席、曾任同濟大學副校長的鄭惠強委員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高校就業率公信力不足,“罪魁禍首”就是“誰在統計”。教育部從2013年開始鼓勵高校委托第三方機構跟蹤評價就業狀況,但目前多數高校尚未采取行動。

            記者采訪發現,第三方機構跟蹤評價就業狀況是無奈的體制外設計,雖然著眼治標,但起碼可以讓毫無廉恥的就業率造假有所收斂,擰出水分,打回原形。但治本之策的頂層設計肯定不僅僅是第三方統計評估。目前基于第三方統計評估高校專業就業率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客觀全面的就業情況統計,使就業率真正起到高校人才培養的“風向標”作用。題中應有之義大概應包括追蹤學生中長期就業質量、薪資水平、工作滿意度、用人單位評價、三至五年后的就業變動等等,以更能反映畢業生就業的真實情況。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校2014年開始與麥可思數據合作開展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質量調研,其中包含畢業生就業情況的模塊。機構統計信息促使學校形成了就業與招生工作的聯動機制,2016年,根據就業率及考生報考情況,對排名靠后的電子封裝技術、應用物理學等專業適度調減了招生計劃人數。目前國家級特色專業等優勢專業,占學校全部專業數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招生規模占全校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他優勢不明顯的專業,招生規模基本上都是控制在最小招生規模范圍內。

            哪個高校老師不知道“皇帝的新衣”故事?但現實中恰恰就是不少教授導演、參與、圍觀了“皇帝的新衣”。“皇帝的新衣”最終在孩子的“純真”“直率”中原形畢露,當下“裸奔”“失真”的就業率需要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師生和社會齊抓共管,打假較真,用照妖鏡、顯微鏡、烘干機、除濕器擰干水分、去除泡沫。只有真實、客觀的就業率才能幫助高校設置專業時找準定位、方向和辦學特色,培養出能被社會接納的人才。一個真實、客觀的就業率數據是對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公司起碼的尊重。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