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著眼于加強“三農”工作、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而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實踐證明,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隊伍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形成面向基層就業的良好氛圍,有利于讓大學生在農村基層豐富閱歷、磨煉意志、提高能力、全面發展。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到了農村基層以后,都能利用所學知識和專業特長,積極為發展農業、致富農民、建設新農村作出貢獻,贏得了農村基層的歡迎和農民群眾的贊譽。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比如有些大學生“村官”存在鍍金思想,表現不盡人意,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但不管是出于何種原因,這些不和諧問題的存在,已經給我們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就是大學生村官除了聘,更應該加強管理。
那么如何抓好管理,筆者認為首先就是要抓緊完善大學生“村官”有關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的工作機制,用來規范相關行為,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其二要認真落實資金保障政策,大學生選派到村工作,首先要保障的就是他們的生活和待遇,千萬不能以財力緊張為由不落實其相關待遇,出現“空餉”問題;其三要針對大學生“村官”的崗位職責和工作需要,多開展一些崗位培訓和跟蹤培養,使他們能迅速轉變角色,積極投身工作;其四要投入足夠的人力和精力,加強大學生“村官”的規范管理,認真做好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保證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同時,也要及時總結、挖掘、宣傳一批大學生“村官”中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讓社會、農村都能了解村官、熟知村官、認同村官。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對于大學生來說,新農村建設就是廣闊天地;對于各級政府部門來說,也需要為大學生到農村工作、大有作為創造理想、和諧的工作環境。如果這兩方面能夠得到良性互動,不但能推動我們的新農村建設、為農村發展提供一條新的出路,更重要的是可以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一種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