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學生節介紹
“國際大學生節”又稱“世界大學生節”、“世界學生日”、“國際學生日”。
1939年11月17日,侵入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法西斯匪徒屠殺了布拉格大學9名學生和2位教授,其他各校的男女學生也遭到機槍掃射、毆辱和監禁。
1946年,世界各國學生代表于布拉格召開全世界學生大會,宣布把每年的11月17日定為“世界大學生節”,以加強全世界大學生的團結和友誼。
節日的設立是為了控訴暴徒血腥的罪惡行徑,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大學生運動,為了在大學生中倡導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和進步。
慶祝活動
每年11月17日,世界各地的大學都非常重視,他們認為,大學生是"鐵肩擔道義"的"鐵肩"和"脊梁"。這道壓不彎的脊梁,不僅是大學生個人的、家庭的,也不僅是社會國家的,更是時代和民族的。每到這一天,大學生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予以紀念,如在校內舉辦文化節、圖片展覽、組織講座宣傳、歌舞晚會、到校外慰問困難兒童等,展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采。
節日意義
梁啟超先生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大學生是展現校園文化的一個基點,大學生是充滿著朝氣與創造力的群體,是愛心與拼搏精神同時具有的高素質群體。我們要書寫青春,不負眾望,成為新時代的祖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