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4日
農歷二月初二
又稱“龍抬頭”
關于龍抬頭你知道多少呢?
下面跟隨小e的步伐
一起來看一下吧~
1.基本知識
龍抬頭(農歷二月二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龍抬頭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里,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于地表上,嶄露頭角,為生發之大象。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表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
2.節日來源
“龍抬頭”的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古人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龍抬頭是指蒼龍七宿群星在天空的隱現變化,并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
3.節日習俗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龍抬頭”,意味著陽氣生發、萬物生機盎然。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譜系中,龍是海中神物,掌管著降雨,降雨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一年的莊稼的豐歉,因此,為了求得龍神行云布雨,龍抬頭時節要在龍神廟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同時唱大戲以娛神;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也有一些地方在龍頭節有“起龍船”的活動。二月初二既是龍頭節也是“土地誕”,在南方沿海地區,二月初二主要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龍抬頭時節敬龍習俗,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古時我國北方一些地區二月二有圍糧囤、引田龍、敲房梁、理發、煎燜子、吃豬頭肉、吃面條、吃水餃、吃糖豆、吃煎餅、忌動針線的習俗。為了納吉,二月初二這天我國北方人的吃食物均取與“龍”相關的名字,面條不叫“面條”,稱作“龍須面”;水餃稱作“龍耳”、“龍角”;米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最后
小e在這里祝你
好運當頭
萬事不愁
一年都有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