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數字經濟新業態背景下,《新媒體營銷》課程在“新商科”教育理念指導下,直面“新技術、新實踐、新需求、新使命”的現實挑戰。作為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專業必修課,同時對企、事業從業人員、管理人員進行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科學普及。課程經過多年“學中做、做中學”的行動實踐,重構了項目驅動的模塊化課程設計體系,以達成質量高、范圍廣和應用強的知行合一育人目標,穩步立足地方、服務區域,實現課程思政多場景教學。
二、 課程思政擬解決的幾個癢點
建課以來,秉持成果導向(OBE)教育理念,以“應用”為目的,進行對分課堂,對案例進行分組研討和模擬。2016年在“雙創”驅動下,課程進行顛覆性改革,引入企業項目,鼓勵學生依托課程進行創新創業,激勵1+X的課程+賽事/考證/專利/發明的用以促學階段;三業融合階段 ,5G和大數據驅動下,再造課程大綱,將信息技術全面有效地覆蓋到線上線下全流程虛擬現實教學中,為新冠疫情爆發后課程的線上資源優化提升進行了“意料之外”的儲備,此階段重構了課程體系,進行場景化沉浸式思政交融設計,采取 “點-場-域”場景構建的行動學習教學法,精細化把控實施和評估環節,確保課程思政示范高質量實施。
根據近三個學期實踐及效果研究的情況,發現課程思政存在幾個癢點:
癢點一:跨專業項目實施“多頭管理”。
癢點二:課堂思政講授似“強拉硬扯”。
癢點三:浮在表面的思政,缺乏家國情懷。
癢點四:工匠精神指導類“盲人摸象”。
三、 重構課程思政體系,創建沉浸式思政場景
《新媒體營銷》課程育人目標如圖2所示,作為市場營銷專業核心課程,在當前企事業單位、組織機構或個人實際新媒體營銷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性、知識性、應用性和技術性。
總設計思路:以新商科建設的“四新”思想,課程思政體系以實際項目的任務驅動,打造沉浸式行動學習場景,形成以學生需求、任務驅動、成果導向與閉環管理方法論指導下的項目模塊:項目調研、項目實施、項目轉化和項目評估。
各模塊構成整個課程體系,具有高強的價值性和應用性,思政元素成體系地浸潤在每個模塊的需求到成果輸出全過程。課程以解決思政癢點,采取沉浸式行動學習法,實現數字化營銷人才素養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全流程培育。
(一) 止癢舉措一:規范“學生為中心”項目管理體系
根據應用型高校和新商科專業特色,結合課程的高實踐性,針對癢點一,將新媒體營銷的項目篩選前置,成立專門的新媒體營銷項目管理運營團隊,各模塊從專業基礎到專業實踐實訓循序漸進開展,為學生在不同場景學習建立資源庫,推薦專業書籍、期刊文獻、各類調研資訊等專業網站平臺,如超星、學習強國、智慧樹(知到)、騰訊會議、QQ/微信公眾平臺、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等。
在探索思政教學方法持續改進和課程建設模式方面,形成 “三專”思政教學設計機理模型矩陣。在此模型中,強調矩陣右上象限的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在三個“專”象限中進行具體的指導和檢驗;在專人運營管理的應用型目標達成方面,以階段性成果取得作為總指導思想,進行評估;專心的多維度思政方面,關注過程性的教授與學習設計,將思政理念融入到課程項目選擇、細分和評估,建立高效通暢的溝通渠道和激勵機制,學生、教師和企業方集體復盤評估。
(二) 止癢舉措二:行動導向創建家國情懷思政場景
為解決癢點二,采取沉浸式行動學習法的“學中做、做中學”的螺旋式閉環學習舉措,教師團隊、學生團隊和政/企/室導師團隊在網絡、校內、企業和社會等多場景教學應用中完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立德樹人使命。
1. 三個合一方法篇:思政與思辨合一
踐行“學中做、做中學”“三專三實三主動”行動學習提升路徑,學生通過模擬項目、社會實踐項目、各類賽事和企業項目,進行專業知識的感知、意會、參與和推廣,以循序漸進的原則,強化學生使用:全景模擬法、案例研究法、復盤法、六何分析法、戴明循環法和項目管理法,提升學生主動探討難點、主動改正缺點、主動總結重點的螺旋上升學習動力。
2. 三個合一應用篇:知識與行動合一
設計了兩個思政交融區場景(圖5),即:知識學習交融區和實踐行動交融區,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新媒體營銷理論知識實驗交融;區域經濟一體化、經濟振興、工匠精神和項目實施的行動交融。
3. 三個合一價值篇:個人與國家合一
學生的德技兼備需求與課程、工作室、企業行業與區域政府、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國家的高質量數字營銷人才要求進行融合,以目標指引,結果導向進行多維度、多場景課程考查、專項考驗、平時考評和動態管理閉環交互的全流程評估,滿足學生創新“三個需求”:價值觀塑造需求,專業能力學習需求,輸出時獲得感需求,激發青年人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激情。
(三) 止癢措施三:共創共育亦校亦企場景
結合校內已有的創新創業工作室和“校企合作、校行協同、校政共育”的數字素養創新人才培育路徑,將不同業態的需求融入到課程設計、實施、評估和完善中,使學生在網絡上、校內課堂、政府、企業、社會等亦校亦企場域后,進行角色轉換,從道德素養、行動素養、技術能力和從業情感的維度“學中做,做中學”沉浸式行動學習,塑造創新思維,鍛煉行動能力、提升創新能力,賦能區域產業發展,服務區域經濟。
(四) 止癢舉措四:學原型榜樣虛擬現實場景
課程明確將雷鋒精神和亮劍精神設計到課程方法引領、內容創造和結果輸出的全流程,結合課程四個模塊化體系的思政交融區和位于校內的雷鋒紀念館場景和虛擬現實的紅色文化場景,兼顧線上各雷鋒館虛擬現實的學習場景和學習強國課程,以原型榜樣的力量,將工匠精神的思政設計,融入到閉環項目學習、實踐、評估和輸出過程。
四、 評估保障:強化四維一體過程結果考核
將平時考評、專項考驗、動態考核和課程考查 “四維一體”進行亦校亦企不同場景的校內外專家、企業、政府、教師、學生和社會的評估,著重強調課程思政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區域經濟發展、工匠精神和數字經濟在四個維度的能力思政培育目標實施情況。
為強化學生價值提升和獲得感,該評估模型的評估主體以學生為中心,項目團隊為基體,評估人既有沉浸式思政課堂中的參與者,也有課堂外的參與者和非參與者,更有社會團體如賽事組織機構或公益服務對象等。
五、 課堂思政夯實成果,內延外展再創新
(一) 激發學生理想信念,新媒體傳播講述中國品牌故事
通過《新媒體營銷》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學生不僅掌握了新媒體營銷的知識和技能,還積極參與了各類實踐項目。這些項目不僅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還需要他們與團隊成員、教師、導師等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和協作。在完成項目任務目標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課程還推薦了多個學習平臺和資源,鼓勵學生在平臺上學習中國品牌故事的正能量作品,傳播中國品牌故事。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培養了學生的媒體素養和品牌意識,培育學生自主深度學習的習慣。
(二) 沉浸課程思政場景,新媒體營銷開啟產教研深度融合
該課程綜合評價均為優秀,并被評為多平臺精品課程。多場景沉浸式的課程思政課堂被評為校級思政示范課堂,獲得所有聽課教師和專家評價優秀。作為省級教改產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市場營銷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研究、校級教改行動學習法在應用型高校的應用研究課題核心課,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品牌策劃賽事,獲取國家、省級20余項。完成各類橫向課題引進和工作開展,設置網絡+政府/企業/工作室/校內課堂+的不同“做中學、學中做”場景,并組織學生參與所在市區的創新創業、新經濟發展、社區公益和服務等助力活動。
課程負責人為中共黨員,曾任社區黨委常委兼支部書記,具有大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外資企業和俄等國家工作經驗,先后孵化并運營過國內多家企業,負責過中美俄新孟英印等海外項目,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近五年先后參與省、市級教育改革、科研課題項目等,先后獲得優秀畢業論文導師、校教學標兵、校三育人先進教師、新區最美閱讀推廣人、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稱號;先后在全國大學生“三創賽”、全國高校經營挑戰賽國際貿易賽、品牌策劃賽、金融挑戰賽獲得不錯的成績;指導的8位學生申請西部計劃,服務西部鄉鎮發展;課程教學團隊成員思政經驗豐富,成果豐碩,為優秀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三) 學生參與實踐項目,提升個人能力和素質
學生在課程項目實施中,通過與團隊內部成員、教師、導師等人員的有效溝通和協作,完成了項目任務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運用了所學知識,還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溝通和協作,提高了自己的領導力和組織能力。同時,學生還通過實踐項目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對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提升。
課程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和創新創業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中,還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思維。同時,這些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挑戰,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
六、 緊跟頂層設計,提升課程思政的數字化傳播
《新媒體營銷》立足地區,講好中國故事,選擇省典型、市示范的項目,關注操作性和價值性,踐行知行合一校訓,倡導雷鋒精神,持續打造數字化傳播的教學場景。
課程將持續以項目驅動的場景化沉浸式行動學習法開展,深化兩個思政交融區,根據專業特征和學生需求,優化課程模塊體系,細化四維一體評估方式,以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講好中國故事,以數字經濟新業態提升數字化傳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