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的課程思政主要體現在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中華智慧的優秀人才。12月20日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研室舉行了課程思政教學交流會,本次交流會旨在促進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研室課程思政教學的深入開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在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國際視野。而課程思政恰能有效幫助實現這一目標。通過課程思政,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本次會議主要從課程思政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程內容的更新與改進、學生思政素質的評價四方面展開討論。
1.思政教學理念的交流:思政教學理念是思政教學的靈魂和導向,它引領著思政教學的方向和目標。張燕老師分享了自己對課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她強調國際貿易教學中融入思政,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使其了解國際貿易的基本規則和趨勢,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品質。讓學生明白國際貿易不僅是經濟行為,也是國家間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尤為重要。
接著教師們一一分享了自己對于思政教學理念的理解,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進專業課程中,以及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思政教學方法的探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學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思政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如案例教學、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個人演講等。通過交流分享這些方法在培養學生思政素質方面的效果,不僅可以實現知識共享和整合,創新提高教學水平,還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實現教學相長。
3.課程內容的更新與改進:教師們應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更新和改進課程內容,增加與時事政策、社會熱點相關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和社情。作為一名資深老教師,黃秉杰教授分享了自己對課程思政內容改革的認識和授課經驗。
他建議課程內容應保持與時俱進、引入多元化的學術觀點和國際視野,加強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使思政教育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
4. 學生思政素質的評價:學生思政素質的評價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有效評價,可以為學生成長提供有益的指導和支持。為此,老師們探討了多種評價方式,如考試、觀察、口頭表達、書面表達等,大家一致認為評價內容應全面、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加強實踐評價等因素很重要。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思政素質,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政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提高思政教育的整體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課程思政教學交流會,為老師們呈現了一個充滿活力與創新的思政教育新時代。讓我們攜手共進,不斷探索和實踐,努力將思政教育打造成為學生喜愛、社會認可的精品課程,為實現教育強國的夢想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