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學院物流管理系遵循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應用型辦學定位,聚焦系部內涵建設,積極尋求系部優化轉型機制,探索了“一核三維三翼”全鏈條系部建設路徑,提升系部整體水平。
系部堅持高質量發展,以內涵建設為核心,從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培養、服務社會三個維度進行內涵建設,從教師能力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服務社會模式三翼進行創新,提高應用型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1.創新“一師一室、一課一企、一人一項”教師能力培養新路徑
系部每位教師加入師生同創工作室,組建校企協同的項目教學團隊;每門專業課程任課教師都要入企跟崗學習,校企共建課程資源;每位教師對接企業,承接企業實際項目,企業項目植入教師教學技能競賽、學生學科競賽中。
(1)堅持“一專業一產業”,校企共建應用型專業
2023年獲批青島市產教融合示范專業,構建了融入區域、根植產業、服務社會、促進發展人才培養體系。二十年如一日,形成一條產教真融真合的發展路徑,真融到青島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發展生態中,整合到服務青島產業建設的軌道上來。建立了商貿產業鏈——電商物流專業群——電商與物流系——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園的聯動機制
(2)堅持“一課一企業”,校企共建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制定了基于OBE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的指導意見,各專業在遵循“學生為中心、職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原則編制了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學院+產業園工作室制人才培養,項目化教學,產教融合共同開發了網絡營銷等金課,“雙園合一”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3)堅持“一生一項目”,政校企協同推進工作室制人才培養
與青島西海岸新區鄉村振興研究院、藏馬山等政府、青島市跨境電商協會合作共建農村電商協會研究中心、物流項目研究所、跨專業工作室,基于工作室對接政府/企業項目,每位學生都參與電商運營、物流服務項目中,每學期為企業創收6萬余元,推動成果轉化,提升專業社會服務能力。2022年《“學院+產業園”融合機制下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踐》等2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4)堅持“一師一團隊”,跨專業構建學科融合教科研團隊
跨學科教師及企業和政府專家學者共同組建教科研團隊,團隊協作設計和教授課程,構建了跨境電商物流等課程,建設了全面和深入的教學資源庫。校企雙導師制指導學生實習、實踐,親身體驗跨境電商的實際運營流程。王瑞峰博士帶頭組建的跨專業科研團隊獲批2022年山東省統計科研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創新“工作室+微學習”人才培養新模式
遵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行業企業進系部、職業經理進課堂、崗位技能進實訓課程、企業項目進工作室,開展項目導向的課程建設,建立業界協同教學制度,形成開放式、混合式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協同式、項目式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微專業、微課程群促進個體個性化微學習,實現因材施教。
(1)加強“新商科”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結合“新商科”建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傳統商科進行學科重組交叉,以通識教育(文理工交叉融合)、學科教育(跨界融合)、專業教育(博專結合)為理念,依據學校總體事業發展規劃,系部牽頭組織專業制定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開展企業調研和人才需求調研計劃,準確把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系部組織走訪高校11所,走訪企業65家,收回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問卷455份,畢業生調研問卷626份,制定了基于OBE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的指導意見,各專業在遵循“學生為中心、職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原則編制了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實施專業布局優化,推動一流專業建設
深入分析系部現有學科專業結構,組織學科專業建設專題討論會6次,明確專業設置思路,對接現代服務業,主動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領域急需相關學科專業,調整系部專業,刪掉港口管理等專業,完善了以管理學、經濟學為主體的物流管理、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為優勢發展專業。突出重點,強化示范,構建“面向未來、適應需求、引領發展、理念先進、保障有力”的省市校三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體系,全面推進新商科、新文科建設,引領本科專業建設發展方向,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系部培育了3個校級一流專業,其中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2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專業。
(3)實現政產學研結合,促進學科專業融合
順應地方經濟發展和行業需求,校企共建跨境電商現代產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獲批電子商務產教融合示范專業,鼓勵產業學院自主多元探索,助推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國際商務等專業有機融合。充分利用創業園構建跨專業工作室,基于工作室對接政府、企業項目,探索校企政協同育人模式。本系與多家電子商務、物流服務公司和當地政府長期合作,共建4個綜合技能實訓平臺,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等11門課程。
(4)強化素質教育觀念,推動專業內涵建設
堅持以內涵促發展,以“優基礎、適口徑、強素能、明方向”為指導,以“3平臺+2模塊”(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專業教育三平臺,集中實踐教學、素質拓展與創新創業活動兩模塊)為體系架構,落實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科學構建契合專業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一流專業建設、專業綜合改革、人才培養改革試點為牽引,積極推進以能力為取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較為完備的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四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建設體系,健全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并依托各類建設項目,挖掘校內外優質資源,助推學科專業發展。
3.打造"135X”社會服務新模式,發揮專業優勢賦能地方經濟
打造1個產業學院,堅持“學生、老師、社團”三維聯動,運用繼續教育數字化精品課程、橫向課題、為企業培訓、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社會志愿服務5種方法,對應農村電商、老年社會工作、兒童社會工作等 X 類服務領域,運用專業知識和方法,發揮專業優勢,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系部聯合行業指導委員會、行業協會、企業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搭建產教融合平臺;專業與企業對接組建專業校企合作理事分會,負責校企合作工作,校內專任教師與企業專家負責產學研合作及協同育人的具體工作,以技術為牽引、以服務為驅動,形成系部與行業、專業與企業、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三層雙元相向”的產教融合機制,突破傳統育人路徑的依賴,發揮多主體育人作用。
系部遵循“一核三維三翼”全鏈條系部建設路徑,系部建設成果顯著。系部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青島市對接青島外貿新業態的跨境電商專業集群建設項目1個,青島市產教融合示范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4門;教育部優質教學資源3門;省級繼續教育數字化精品課程、優秀共享課程1個。系部教師獲得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 1 名,二等獎 2 名,三等獎 1 名,指導學生榮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等學科競賽,國家級省級 212 項。系部建設的線上課程平均選課學校 52 所,選課人數 1.5 萬人,公眾學習 0.5 萬人;校企合作橫向課題到賬經費 101 萬元; 承辦學術交流會、學術大講堂、企業課堂、儒商論壇、企業家論壇 25 場次,為企業培訓,21 場次,325 人次參與培訓;依托創業創業孵化基地,孵化創業項目 22 項,創業率達 21%;鼓勵支持學生參加社會支援服務活動,“歸鄉畫夢電商直播團隊”獲得省級優秀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 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在央廣網、人民網、大眾日報、青島日報等28家媒體上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