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公告
          第五屆“品讀中國”讀書周在莫斯科圓滿閉幕
          發布時間:2017-06-07瀏覽量:4475

          第五屆“品讀中國”讀書周在莫斯科圓滿閉幕

          第五屆“品讀中國”讀書周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圓滿閉幕。本屆讀書周共舉辦五場講座《縱橫有象——書法的視覺內涵》、《在全球與本土之間——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特征》、《“一帶一路”上的瓷器貿易與世界文明再生產》、《儒道佛與中國傳統文化》、《元上都——擁抱著文明的廢墟》。從書法、繪畫、瓷器、哲學和考古等多個維度,較深層次地介紹和解析中國文化的歷史脈絡和當代風貌。此外,《中俄文化互鑒》——蘇里科夫美院教授蘇哈韋茨基和學生邊露凝作品展也在讀書周期間隆重開幕。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兼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中華、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南京圖書館館長徐小躍、中國人民大學考古學教授魏堅、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研究所所長方李莉、恭王府管理中心研究員杜浩、上合組織前秘書長扎哈洛夫、蘇里科夫美術學院院長柳巴文、俄羅斯美術家協會主席卡瓦里丘克、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盧基揚諾夫、東方所中國室主任科布澤夫、東方博物館研究處主任庫茲緬卡、俄羅斯青年漢學家等眾多中俄文化、藝術界的重要知名人士出席讀書周活動。
          在墨香瓷韻和古都遺跡中體驗中國
            在《縱橫有象——書法的視覺內涵》講座上,主講人杜浩從“中國文字起源及演變”、“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性和文化內涵”、“中國書法藝術的形式審美解析”三個角度深入解析中國書法的藝術魅力。上合組織前副秘書長扎哈洛表示,在旅居中國多年的他看來,書法于中國人而言,是與生俱來、融進血液里的藝術,它不僅存在于博物館、畫廊的展墻上,還呈現在城市和人們觸手可及的生活細節里。
            講座《“一帶一路”上的瓷器貿易與世界文明再生產》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來到2000年前的絲綢之路。中國的瓷器隨著馱運商隊穿越荒漠、海洋,跨越高山、河流,歷經千辛萬苦到達歐洲,備受推崇和珍愛。主講人方李莉用人類學的視角,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瓷器為引子,用大量的文獻材料和鮮活的現實例證,把人們帶回歷史現場。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學者布達耶娃認為,今天,“一帶一路”倡議已獲得全球性的廣泛關注和響應,絲路沿線學者和文化人士應通力協作,努力完善文化交流機制。
            考古行者無疆,學術科研無界。魏堅主講的《元上都——擁抱著文明的廢墟》,憑借詳實可靠的圖片資料和其豐富的田野考古經歷,重組上都遺址的文化碎片,為聽眾揭開這座如海市蜃樓般存在于歷史長河中的古都城的神秘面紗。同樣研究該考古遺址的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所中國處研究員德米特里耶夫感慨道:“當政客們唇槍舌戰、口誅筆伐,將士們拔刀相向、短兵相接的時候,學者們超越地域界限,秉著學術至上的理念,同心協力致力于科研。”
          在哲學思辨和藝術賞析中感知中國
            中國古典哲學講座《儒道佛和中國傳統文化》吸引了百余名當地聽眾。在講座上,徐小躍旁征博引,生動地闡述了儒道佛作為三大中國古典哲學流派,以其多樣的社會功用性滿足中國古代社會各個階層的思想訴求。俄科學院遠東所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盧基揚諾夫介紹俄漢學界在中國古典哲學領域的最新成果,如《俄羅斯白銀時代的戲劇文化與東方的藝術傳統》、《詩經》(譯作)、《中庸》(譯作)、《郭店竹簡的哲學系統》等著作。他表示,雖然俄羅斯人早就聽聞“中國”這個概念,卻始終沒有完全弄清其包含的豐富內容。儒道佛蘊含著許多不易理解透徹的奧秘,歐洲人更是難以得其精髓。
            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主講《在全球與本土之間——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特征》,與《中俄文化互鑒》——蘇里科夫美院教授蘇哈韋茨基和學生邊露凝作品展同場出現在莫斯科觀眾眼前。這是中俄兩國在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上擁有很多共同的話題的體現。范迪安說,中俄兩國藝術家應當不斷密切交流、深化合作。這種多層次的良性互動即有利于促進兩國各自藝術的發展,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兩國人民彼此友好情感和文化認知的提升。
            “品讀中國”讀書周是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自2013年起每年春天舉辦的品牌文化活動,旨在為俄羅斯各界朋友們深入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提供重要陣地。該活動自開辦以來,受到中俄學者、文化人士和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
          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中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俄關系持續升溫、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的大好形勢下,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將持之以恒地開展高水平、高水準文化活動,因地制宜甄選符合俄羅斯民眾精神需求的項目,展現中華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之美。“品讀中國”讀書周的成功舉辦是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中國駐俄使館文化處全體人員群策群力的集中體現,得到了中國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鼎力支持。當然,也離不開俄羅斯文化領域的官員、學者們熱情無私的支持和廣大觀眾的由衷喜愛。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