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首頁
本館概況
圖書館簡介
開館時間
館藏布局
規章制度
聯系我們
新聞公告
通知公告
新聞公告
軟件下載
軟件下載
學校首頁
新聞公告
通知公告
新聞公告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公告
香港回歸祖國20年 創新和知識產權發揮積極作用
發布時間:2017-07-03
瀏覽量:4676
紫荊吐蕊 創新正艷
廿載春秋風云激蕩,東方明珠更煥華光。從1997年到2017年,回歸祖國懷抱20年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歷經兩次國際金融危機和非典、禽流感等重重陰霾,依然光彩熠熠,在全球經濟下行之時逆勢前行,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發展神話。20年來,知識產權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跡寫下精彩注解,為紫荊花的芳華綻放提供了動力源泉。
法制:從單一到完善
這20年,是香港知識產權工作蓬勃發展、富有活力的20年。
1997年6月27日,即將回到祖國懷抱的香港,為自己準備了一份回家“大禮包”——香港專利條例、注冊外觀設計條例和版權條例同時生效。自此,香港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和版權法律制度。
回歸之前,香港對專利和版權的保護無任何獨立性,任何發明和外觀設計必須在英國獲得專利權,才能在香港受到保護;凡在香港有關專利權屬確定問題,都必須由英國本土專利相關機構解決。有評價指出,當時,缺乏獨立自主的保護專利的權利,讓香港的專利管理機構對激勵創新“有心無力”,也讓創新者對香港的發展信心不足。
伴隨著回歸的腳步,香港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本地化進程上馬加速;回歸后,香港立法會和知識產權署則把實現知識產權法律現代化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出臺并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知識產權執法,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氛圍。
20年來,香港知識產權法制逐漸優化完善。1997年生效的版權條例,大篇幅吸納上年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通過的國際互聯網條約內容,走在了世界前列。2007年,回歸10周年前夕,香港法院對全球第一例BT下載侵權案作出終審判決。在執法層面,在眾多影視作品中以“鐵腕”著稱的香港海關承擔了主要的知識產權執法工作,其執法能力遠超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其打擊跨境知識產權違法犯罪的力度和作風,向全世界展示了這個世界重要自由貿易港,不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的“避風港”,而是知識經濟安全發展的“不凍港”。
20年來,憑借不斷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香港已逐漸成為商業主體解決知識產權爭議的管轄地熱門選擇,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在全球法治指數排名中,香港由1997年的60余名上升至2016年的第11名。在香港市民保護知識產權意識調查中,2016年,93.9%的15歲以上受訪市民了解香港的知識產權法律,遠超1999年首次調查時的比例;84%的受訪者認為“正版正貨計劃”對鞏固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有幫助。“香港市民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及尊重維持在高水平,實在令人鼓舞。我們尤其欣慰的是,愿意付款在獲正式授權的網站線上收聽音樂、觀看影片及下載其他版權材料的互聯網使用者持續上升。
我們相信公眾教育對知識產權保護至為重要;我們會繼續透過不同類型的教育及推廣活動,爭取公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支持和參與。”香港知識產權署署長梁家麗認為。
2016年6月,香港專利條例修訂草案獲香港立法會通過。該草案首次在香港引入“原授專利”制度,申請人可在香港直接提交標準專利申請,同時優化了現有的短期專利制度,完善專利代理服務管理機制。目前相關附屬法例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今年5月1日,修訂后的香港版權審裁處規則生效。“在現今知識型經濟,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政府在創新科技、創意產業,以至鼓勵創業等方面都不遺余力,務求建立適合孕育和栽培創意的生態環境。知識產權令創意得到回報,鼓勵創新,也是當中重要的一環。”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致力加強保護知識產權,發展與各先進經濟體看齊的專利制度,希望吸引和鼓勵本地及外國企業在港投資研發活動,為香港的知識型經濟生態系統增添新的動力。
貿易:從穩健到繁榮
這20年,是香港知識產權貿易結構從大到強、從多到優的20年。
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區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2013年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宣布成立工作小組,研究如何發展香港成為亞洲的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當年年底,香港知識產權署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簽訂《關于專利領域的合作安排》,提出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內創新及科技樞紐。“知識產權對推動創新和知識型經濟的增長十分重要。近年,內地的知識產權貿易發展潛力巨大,專利申請的數量全球第一,而香港的知識產權貿易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說。
過去的20年間,全球金融環境動蕩,貿易依賴度高的香港始終面臨外圍經濟環境的嚴峻挑戰,通過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發展高價值的產業,成為香港經濟環境不斷向好的重要武器。為進一步發展知識產權貿易,香港貿易發展局打造了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推動國際知識產權貿易。截至2016年底,該交易平臺已與29個本地及海外的策略伙伴結盟,涵蓋逾2.5萬件來自全球有關生物科技、納米科技、醫學、電子、紡織、電影、出版及其他界別中可供交易知識產權。
2016年的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顯示,香港近年來與使用知識產權相關的服務輸出和輸入總值增長顯著,2013年的總值共202億元人民幣,特區政府將繼續加強香港作為知識產權貿易樞紐的地位。“知識產權貿易,是促進知識型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為鼓勵企業投入發展相關業務,推動香港成為區內的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我們會把購買知識產權的資本開支扣稅安排由現時范圍的五個類別增加至八類,新類別包括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植物品種和表演中的權利。”香港特區政府2016至2017財年預算案中,對香港的知識產權貿易作出進一步部署。
合作:從依賴到共贏
這20年,是香港與內地知識產權合作不斷深化、攜手共贏的20年。
20年來,香港與內地日益廣泛的知識產權合作,讓雙方共同發展、共同進步,走向共贏。據統計,自香港回歸以來,來自香港的申請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提交的專利申請總量從1997年的5438件提高到2014年的4.4411萬件,專利授權總量從4165件提高到3.5391萬件;來自香港的申請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年專利申請量從1997年的802件提高到2013年的3242件,年授權量也從1997年的726件增長到2867件。
近年來,與內地各地方政府的深入合作讓香港的知識產權工作擁有了更大的腹地。在2016年第15屆贛港經貿合作活動中,蘇錦樑提出,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貿易中心,也是知識產權的貿易中心,江西可利用香港這個平臺,把最好和最高價值的東西以最高知識產權的價值對外交易。粵港知識產權合作則是推動香港知識產權貿易高端化的主要力量。“泛珠三角區域的合作日漸拓展,有利深化區域知識產權合作,在新協議、新形勢、新方向下,九個省區與港澳特區可互補優勢,發揮協同效應,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貿易和推動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梁家麗表示。
“全球及亞洲地區知識產權需求巨大,而知識產權市場持續轉向中國內地的趨勢對香港而言意味著重大機遇。香港一方面要加強科技創新、發展創意產業,以確保未來在全球經濟的地位;同時應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成為內地與亞洲及全球知識產權市場對接的踏板。”2016年底,梁振英向公眾如是宣告。
“知識產權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和國際間經貿往來的基本規則,日益成為營商環境的重要構成、企業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2015年舉辦的第五屆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上,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指出,著眼未來發展,國家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和知識產權戰略等國家戰略,并明確提出了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新目標,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貿易、金融、航運等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知識產權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積極支持香港打造亞洲重要的知識產權貿易平臺,并期待香港在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做出更大的貢獻。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