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學院于2019年5月22日晚19:00,在知韻樓001教室舉行了讀書沙龍活動。此次活動是本學期第三次讀書沙龍活動,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對待,在之前活動的基礎上,各位同學對這次活動充滿了深深的期望。







本次活動共有四位優秀的讀書推薦者,以及分別為他們評價的評價者:
第一組 由韓會各分享的《不抱怨的世界》,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里抱怨給自己聽。《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愿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黃文靜對此進行點評,這本書在美國以及很多國家有這極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在日常中我們應該減少抱怨,不要把無形中負能量思想帶到日常生活中,造成聽覺污染。所以預期抱怨還不如把握機會,珍惜現在的時光。
第二組 由鄧夢嬌分享的《雨季不再來》,本書以三毛的生命歷所程為主題,記錄了三毛17歲到22歲的成長過程,真實呈現出三毛少女時代的成長感受。輟學、自閉、叛逆,游學西班牙、德國、美國后,漸漸成長為獨立自信的青年,本書中透露的純真情懷和異質美感,可以清楚地印證她傳奇性格的痕跡。
伊文靜對此進行點評,這本書被分享者讀的特別透徹,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 碧海無波,在蕓蕓眾生里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間的喜悅,那么我們即 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第三組 由王梓禎分享的《終身成長》,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趙桂慶對此進行點評,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思維模式的不同影響著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你有充分的機會與可能扭轉自己的思維模式,改變前進的方向。
第四組 由吳鑫瑩分享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內容包羅萬象,從往事到現實,從自我到時代,既漫談生活體驗,也談及創作心得,他生動回憶了他和福貴、許三觀等筆下人物的相遇,也講述了走訪世界時和勇敢的波蘭農民、和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時候他們千千萬萬,有時候他們就像是同一個人。這些對人性寬廣與豐富的探究,展現出一位優秀作家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對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而命運無常中凝練出的一個個故事,不僅連接著我們的過去與未來,也最終指向了所有文學和藝術創作中直抵人心的力量來源。
袁美琪對此進行點評,該介紹者邏輯清晰,知道自己在講什么,并且講的很詳細。字里行間表達著對分享者優秀講解的贊美之情。
此次讀書沙龍活動圓滿結束,每位同學在這幾次的讀書沙龍活動中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