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學前教育學院宋淑夢老師、李錦慧老師以幼兒園教育中的主體和游戲精神對于學前教育的作用為主題向同學們分享了許多重要知識。
在演講開始之前,李錦慧老師向同學們舉了一個例子:一位幼兒園老師問孩子們為什么蛇和青蛙不用冬眠?孩子們都展現出了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不同的孩子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

首先老師為同學們分享了感知行動性,在該階段感覺與行動是兒童溝通或聯想自我與外部世界的基本途徑,作為展示與表達自身生活的基本方式。其次是象征性,在嬰兒后期及至幼兒時期能夠用其他事物做思維的支柱進行想象性活動。最后是規則性,規則性游戲是一種由兩人以上參加的,又常帶有競爭性質的,以明顯的規則為中心的游戲。老師又列舉了幼兒的游戲,伴隨著幼兒的成長階段,游戲也就越來越重要。
游戲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擔任著重要的責任,因此幼兒教師要學會如何保護幼兒,為幼兒建立更加安全的游戲環境。
演講開始之前,宋淑夢老師在學習通上開展了投票活動,讓同學們就幼兒園教育主體是誰進行了討論。師幼互動的主體是教師與幼兒,表現的方式主要為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從孩子到幼兒園開始就一直存在著互動。國內幼兒教師與幼兒的互動隨著國家政策在不斷變化著,但是卻也呈現出上升趨勢。在師幼互動中老師要怎么做呢?宋淑夢老師向大家分享了真誠、尊敬與理解、教師專業共同體,并介紹了在了解別人時也要不斷了解自己。教師應該打開幼兒的心靈,真正與幼兒建立平等關系。學會尊重與理解,承認與尊重事物的差異,為孩子們營造自由的氛圍,加強與幼兒們的交流與合作。為幼兒提供思考的機會,并且教師也要學會反思,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
宋淑夢老師請了四名同學去講臺前為同學們演示不同態度應對幼兒的沖突會產生不同的后果。讓學生們理解教師在應對幼兒突發情況時需要采取的方法與態度。
幼兒園的主體是教師與幼兒,這兩者缺一不可。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配合才能使幼兒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擁有更加專業的知識和耐力去了解幼兒,幫助幼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