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難免會產生擔憂、害怕、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恐慌心理過度、持續時間過長會導致非理性行為出現,因此“心理防疫”同等重要。接納改變要正視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情緒。面對病毒,我們很難做到淡定,這是非常正常的。不要覺得自己太脆弱,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這些反應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生存預警和保護機制,可以促使我們更謹慎地做好防范、預防感染。
這些改變幫助我們動員全身的能量,以一個更好的姿態來面對和處理疫情帶來的問題和挑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改變,我們才能更嚴肅地看待疫情的現狀,更積極地做好各種防護措施,為疫情的防治做更多更有效的準備。與情緒共處正視情緒變化。在疫情的壓力下,人們會出現與以往不同的情緒變化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此時我們還可以:合理宣泄情緒,如做一些室內運動、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煩惱和焦慮,然后把這張紙撕掉。尋找親朋好友的支持,傾聽、傾訴都是很好的排解情緒的方式。
先照顧好自己,在這個時候,先緩解自己的情緒,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才能更快恢復、更好地幫助其他人。維持正常規律健康作息正常、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合理安排飲食,多喝水,保持合理的鍛煉。
減少刷手機和新聞現在接受信息的渠道極多,消息層出不窮,各種群里的真假消息讓人無所適從,不加節制的接受只會增加焦慮恐慌情緒,可以每天定時查看手機新聞,從正規、官方渠道獲取疫情信息,不確定真實性的消息,不盲目聽信傳播。正視身體發出的信號當人類處于應激狀態時,身體都會出現一些反應。比如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或者看到網絡上介紹的癥狀,由于心理暗示,也會感到咽干咽痛,胸悶,頭昏等。要正視這些癥狀,告訴自己恐懼害怕焦慮擔心時會有這些不舒服。如果癥狀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需要到醫院就診,由醫生評估并制定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