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紀錄片后,學前教育學院“童藝工作室”新成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以“我眼中的陳鶴琴先生”為主題,運用不同形式,開展了從導讀到觀后感“不一樣”的學習活動。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花式作業”吧!
1·H5制作篇
微信掃描屏幕下方二維碼,即可觀看H5頁面作品。

圖一作品來源:2018級學前教育本科5班 曹思雨 圖二作品來源:2018級學前教育本科5班 息云姍
2·手賬篇
用手帳的形式完成一場視覺體驗,圖文表達更清晰。
作品來源:2018級學前教育本科9班 李雯雯

作品來源:2018級學前教育本科7班 李睿思

作品來源:2018級學前教育本科5班 張科騰

作品來源:2018級學前教育本科8班 戚昌倩
3·文字篇
我眼中的陳鶴琴先生,
是兒童教育的圣人;
先生棄醫從文,專心于教育事業,
初衷便是“我是喜歡兒童,兒童也是喜歡我的”;
先生說,教育是以“做”為基礎,
從實踐中發現,在實踐中進步;
先生的“活教育”,
教會兒童怎樣做人,做一個中國人;
先生也是一名父親,
他超越了父親的職責,做起“科學家”的工作,
兒子的一舉一動、一哭一笑,
都在描繪一個中國嬰幼兒成長的軌跡;
在先生看來,兒童不是“小人”,
我們應當尊敬兒童的人格,
愛護他們的爛漫天真;
先生愛孩子,
先生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他所愛的幼兒教育,
在先生心中、眼中,盡是兒童。
作品來源:18級學前教育本科9班 于小雨
以上便是“童藝”工作室成員眼中的陳鶴琴先生,“童藝”工作室作為學前教育學院師生共創工作室,共同探索學前專業領域、追蹤學前前沿消息動態,以熱愛塑造專業之心,以態度造就成長之路。
(學前教育學院“童藝工作室”第二期成員持續納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