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日期一般在公歷4月5日。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來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斗英雄。民間有踏青郊游、掃墓祭祖等風俗。
但是今年卻不同
由于疫情影響
各地都出臺措施
不能去墓園祭掃
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
追憶親人
緬懷先烈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吸收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雖與介子推有關,但寒食起源,并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氣溫上升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并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據《后漢書》載,最初的寒食節時間很長,最長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個月。寒食節期間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對人的健康不利。
正是因為有這么多的革命烈士的犧牲,才有我們現在偉大富強的新中國。
英烈故事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危急關頭,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此時,他年僅19歲。
云周西村胡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動,坦然躺在刀座上,尚未滿15周歲。
在這次疫情中犧牲的英雄,祖國和人民會銘記,歷史會銘記,我們會記得,謝謝你們的努力和付出!
祝愿所有人越來越“清明”!讓我們更加有力量,有感覺的面對春天,面對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