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詐騙指南
近年來,我國利用手機短信、電話、網絡等科技手段實施詐騙的案件呈高發態勢,犯罪分子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的隱秘,電信部門監管漏洞以及跨國資金流動便利,演化成多種分工,思維縝密,手法多變的團伙作案,造成了大量學生甚至家長跌入詐騙的陷阱。
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做事更應該考慮緣由,確認形式。不能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當然學習關于網絡電信詐騙的相關知識也是當代大學生刻不容緩的任務。下面由小編跟大家探討一下網絡詐騙的特點以及常見的的詐騙類型。
網絡電信詐騙特點

(1)精心挑選犯罪對象:
騙子挑選的詐騙對象主要是與社會的接觸與聯絡相對較少,因而防范心理弱,警惕性不高,容易上當受騙的人群。大學生,老人,家庭婦女是其主要行騙對象。
(2)詐騙手段花樣翻新:
作案工具從手機短信群發器、電腦群發軟件發展到任意顯號、任意改號軟件 等隱蔽性越來越強。
常見的電訊詐騙類型
(1)意外事故型詐騙,詐騙團伙會受害人冒充子女,家長,老師,同學等身份。向受害人索要銀行卡賬戶,密碼等個人重要信息。
(2)中獎、欠費型詐騙短信。行騙者冒充電視臺或知名網站。打電話或發信息告知你中獎了,請你領獎,但需要交公正費以及領取獎品繳納稅費。
(3) 恐嚇型詐騙,詐騙者會冒充受害人的家人朋友被挾持,給受害人打電話,甚至會有家人或者朋友求救的錄音,這樣會搞亂人的神智,在慌亂中向受害人索取錢財。
(4)冒充快遞員及公安機關。不法分子打電話稱快遞包裹內有違禁物品,被公安機關查獲,現在幫你轉接公安機關,引導你到ATM機進行贓款鑒定,達到騙取匯款的目的。



面對形形色色的網絡世界,我們要時刻警醒著。對于陌生的來電或者陌生的網址,還有莫名的中獎信息,都應該三思而后行。日常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以及各種賬號密碼等隱私問題公布于眾,也不要拿出來分享。因為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哪一刻這些就會成為不法分子的犯罪之物。面對突如其來的“驚喜”不要相信,也不要嘗試,永遠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但是如果真的發現自己被騙了,要立刻選擇報警,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
網絡詐騙無處不在,重視安全教育,學會總結教訓從而樹立正確的安全防患意識,保障自己的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