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的節氣。芒種一詞最早出于《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稻麥也。”簡單地說,澤草叢生的地方可種莊稼。芒種的“芒”字指谷類植物種子殼上或草木上的針狀物,晚谷、黍、稷、高粱、青稞等作物都屬于有芒作物。
芒種,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的意思。芒種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谷類作物種植。農事耕種以“芒種”這節氣為界,過此之后種植成活率就越來越低。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芒種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指導著農事耕種。農歷書說:“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思是講,芒種節氣適合種植有芒的谷類作物;其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過此即失效。民諺“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芒種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也稱其為“忙種”。這個時節,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之時。
把握芒種時節尤為重要,不光農業上進入播種收獲期,我們本學期的學習也進入末尾階段,要把握時間,認真復習,祝大家在期末收獲一個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