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外賣不刷碗就是不守婦道”“女人就應該在最底層”“帶美瞳的女生不正經”....近日,遼寧撫順一個所謂“女德班”的種種言論,引來質疑。目前,當地教育部門已作出回應,認為該校教學內容中存在著有悖社會道德風尚的問題,勒令其立即停辦。三從四德、男尊女卑的觀念,打著“傳統”的旗號堂而皇之回到課堂,著實讓人震驚。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現代教育事業大有裨益。我們不能把糟粕標榜為“文化”,其實是真正的“反文化”。決不能讓一些人打著傳統文化的幌子招搖撞騙。這不僅禍害了孩子,還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蒙塵。比如書院制度,本是中國古代教育的珍貴遺產,書院構建了老師.言傳身教、打破學科限制的學習生活共同體,希望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去教授知識、啟迪心靈,被視為“現代大學教育改革的有益參考”。
傳統道德中,明榮辱、知感恩、重踐行,簡單素樸的生活態度、重視親情的家庭人倫,也都是應該弘揚的寶貴遺產,早已沉淀在中華民族的心靈基因之中。可見,要以傳統文化助益現代教育,前提是要取其精華,而且也需要有一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問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天,我們應該積極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其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準確無誤地理解和詮釋“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莫讓“惡德”成為敗壞社會風氣的酵頭,這是追根溯源,防微杜漸;激活中華傳統美德,增強文化自信,化育人心,凈化社會風氣,這是與時偕行,講好中國故事,開啟美好未來的大手筆。對此,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