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講述了:“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一百種歌唱與了解的喜悅。”
“兒童有一百種語言”——尊重幼兒
世界在兒童眼里充滿了未知,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奇妙的事物,而方法可能是看、是聽、是聞、是觸摸……但是,誰都不知道,下一秒他們會用什么“手段”來探索和表達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所以說,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一百種可能性。與生俱來的探索欲望,讓他們不遵循我們成人按部就班的思維模式,有時甚至會讓我們措手不及。作為教師的我,只有以尊重他們的好奇好問,尊重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作為前提,才能走近他們的世界,理解他們的思考,確保給予一些較為正確的幫助和教育。
“兒童有一百種語言”——給予空間
教師在幼兒的教育中扮演著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要充分尊重幼兒,就要給予幼兒探索表達的空間。如何創造這個寬松健康的環境支持,我要學習和努力的方面還很多。一方面,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多多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充實自己的內在文化;另一方面,我們要相互學習,提高自己專業素養水平,提高組織活動和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等能力,向兒童展示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和解決策略,滿足孩子們不斷發展的教育需求。
“兒童有一百種語言”——多點反思
越是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可能越會被自己的教育、思維模式所禁錮,我們的社會在飛速地發展,我們的孩子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感和接受能力特別強。所以,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及時反思自己的行為。閱讀了《兒童有一百種語言》這首詩歌,我心中總是有些淡淡的憂傷,因為馬拉古茲在詩歌中說到“孩子有一百種語言(還多了一百種的百倍再百倍),但是他們偷走了九十九種。學校和文化,把腦袋與身體分開……”。我們不要害怕錯誤,而要不斷反思,在錯誤中成長,讓錯誤不再重蹈覆轍。
時代在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也在不斷進步。單一的模式不適用,需要不斷的演變和進步。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反思我們在教學中所面臨的復雜情況,將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