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面。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在北方這一天還要祭財神。
過年作為一個合家團聚的節日,一家人會齊聚一堂進行過節,在傳統的習俗里,大年初一夫妻兩人都是在男方家里度過,到了大年初二,妻子就要帶著丈夫和孩子回自己家與父團聚。
好在大年初二這天回家過年的時候,和丈夫是一定要帶著禮物回家的,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除了給父母的禮物,也要準備一些送給鄰居的糖果點心,不需要太多太貴重,能表達心意就好。要是家里有年紀較小的侄子、侄女,也要記得和丈夫一起準備好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
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于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姻親關系是人除了血緣關系外最親近的一層親屬關系,在過年這樣的大節日里,夫妻兩人攜手同歸,是回家團聚,孝敬老人,也是走親訪友,聯系感情。
大年初二,孩子們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
大年初二除了是妻子回門的時候,也是祭拜財神的日子。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在北京的一些老字號商鋪里,至今還保留著使用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五大供"進行祭祀的習慣。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在祭祀之后,中午大家一般會吃一碗“餛飩元寶湯”,俗稱"元寶湯"。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說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們早起后,早鳴鞭炮,早開福門,早迎財喜神,早出門叩節拜年。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