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100周年,中國人民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斗爭,其中偉大的五四運動掀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篇章,一批胸懷遠大理想的進步青年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協約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巴黎和會不顧中國提出的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三項提案,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等學校的3000余名學生,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聚集到天安門前,舉行抗議集會,一場震驚中外的反帝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它猶如黑夜中的一聲春雷,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一大批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廣大人民群眾,踏上了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的革命運動之路。
五月的春風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飄香,和著春潮,伴著夏韻,在花海燦爛奪目的季節里,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在齊魯大地上播撒了革命火種,點燃了希望之火,繪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圖畫。
遠在百余年前,青年學生高喊愛國口號,拉開了五四愛國運動的序幕,為中國之崛起貢獻不容小覷的力量,無數青年敢為人先,為中國革命沖鋒陷陣,而這種奮發向前的精神,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貫穿始終。直至今日,青年仍是沖鋒于時代前沿的排頭兵,發揚五四精神,讓奮斗與擔當成為青春的踐履,首先就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找準自身的位置坐標,其次明確當下奮斗與擔當的具體內涵,將其融入學習和生活實踐,要努力按“知行合一”的要求不斷提升自我修養,還要有堅韌的品格,做好搏擊風浪、戰勝困難的充分思想準備。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進,重溫五四運動寶貴精神財富,是為了讓青島黃海學院的學子們能更好的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發展的行動力量,百年歲月成為歷史,青春勃發的黃海學子,將始終秉持五四精神,牢記歷史使命,共同感悟五四精神的內涵與底蘊,永葆朝氣蓬勃的青年風貌。
初審:孫小南 復審: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