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如《春天的故事》的歌詞所唱,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進入了新的局面。在春天之前的寒潮中,面對著否定改革開放,重提階級斗爭、姓資姓社的亂流,鄧小平用南巡給予了正面回答。在十四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理論指導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構建成型,兩代領導人用他們的手掌住中國的舵,駕駛這條大船駛向新世紀的目標。

此會議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江澤民在會上作重要講話。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使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和基本原則具體化。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這個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規定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九十年代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行動綱領。
會議最后江澤民表示:現在我們的國家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我們要以對黨、對國家、對民族高度負責的精神,始終不渝地遵循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開拓進取,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我們身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該肩負起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不斷學習踐行前輩們的想法與主張同時也要不斷創新,勇于擔當起時代的重任,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更要有崇高的精神品質、豐富的知識學養和積極主動的實踐精神,早日為國家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黨史小知識:建黨史上的第一個宣言: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后,于1920年11月,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宣言》。該宣言是為全國建黨提出的綱領性文件。在宣言中,明確提出了要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而奮斗的理想和目的,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思想。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宣言,它曾作為當時收納黨員的標準,起過臨時黨綱的作用。
初審:孫小南 復審: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