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明確提出輔導員要“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有效傳播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拓展工作途徑,加強與學生的網上互動交流,運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就業心理咨詢等服務;及時了解網絡輿情信息,密切關注學生的網絡動態,敏銳把握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群體性問題;能及時把握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趨勢;能熟悉網絡語言特點和規律;能熟練使用博客、微博及微信等新媒體技術;能及時研判網絡輿情”,為以更優異成績迎接黨的百年華誕,提升輔導員校園危機應對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發揮檢測、引導、預判、化解危機機制,學前教育學院于2021年5月9日晚19時召開以“輔導員在網絡輿情引導中的角色定位與能力提升”為主題的輔導員沙龍會議,本次會議由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助理王劍主持,全體輔導員對工作案例展開激烈研討,發表個人觀點和工作改進措施。

大家一致認為,當前大學生已成為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他們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意愿、表明自己的立場、提出自己的訴求,而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要及時研判問題發展的趨勢,發現和控制具有苗頭性、傾向性的網絡言論,將輿情危機的導火索提前熄滅。輔導員在網絡輿情引導中應找準角色定位,“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輔導員要采用疏泄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發聲,做學生網絡參與的鼓舞者,在網絡這個開放的平臺上,默默的收集到學生最真實的想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大學生涉世不深、經驗不足,面對形形色色的信息,容易判斷失誤,輔導員要多推廣傳播正能量的信息,用學生樂于接受的語言和方式推送給學生,面對負能量消息也無需捂著蓋著,以反面教材的形式巧妙的讓學生知道對錯。

院長助理王劍對學院輔導員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面對網絡輿情,輔導員要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等理論性知識,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養,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要有輿情預判、危機應對能力,將新媒體的運用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提升教育效果;除此之外,還要在網絡輿情引導中,應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既有鍵對鍵的交流,又有面對面的溝通,做到多措并舉加強引導;輔導員要因地制宜,構建網絡輿情引導體系,打造立體化、多層面網絡輿情引導格局。
初審:孫小南 復審: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