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育部制定并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如何深刻理解、貫徹執行這一標準,是提高幼兒教師專業化水平,進而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有”教師隊伍是關鍵。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于11月5日至11月8日邀請了中英兩國的專家在福建省廈門市北海灣萬達嘉華酒店分別圍繞英國和中國各自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結合具體的教育實踐,深入細致地分析一名合格的、具有專業水準的幼兒教師應具備的能力與素養,以及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專業化的水平的實踐策略。作為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的會員單位,學前教育學院副院長周萍和青年教師代表劉藝敏參加了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不僅聆聽了中英兩國的專家報告,還實地參觀學習了廈門市集美幼兒園與廈門五緣實驗幼兒園,收獲頗豐。
英國的兩位幼教專家邁克爾.弗里斯頓和梅蘭妮.皮爾徹利用兩天的時間,結合《英國幼兒教師專業標準》,分析了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技能與素養,如何觀察和評價兒童,并根據評價結果對兒童提供有效支持,如何通過反思性實踐改進幼兒教育質量以及如何支持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來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等內容。結合理論講解的需要,兩位英國專家在不同環節組織觀看相關英國學前教育的視頻、開展同伴討論活動及建議分享。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劉占蘭以“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策略”為主題,從背景、抓住關鍵階段、更新研訓方式、重視核心能力四個方面展開。幼兒教師職業發展經歷準教師--新手教師--勝任教師--骨干教師--卓越教師的過程。因此幼兒園要保護新教師的積極寶貴的職業情感,分步走、漸入式的工作與適應,個體化、激勵性的評價與支持,配備重要引領者和支持者,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關鍵事件;政府主管部門要分群體、分層級開展針對性培訓,建立新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型組織。在骨干教師成長方面,要培植優勢領域,開展專題研究,并在合作與交流中拓展經驗。并且幼兒教師要成為觀察者、判斷者和回應者,其中前兩者是后者的基礎。因此幼兒教師通過觀察研究理解幼兒能力;尊重差異實施個性化教育的能力。
通過參加此次研討會,對比學習中英兩國的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兩國從實際出發對幼兒教師隊伍發展采取的系列措施;拓寬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國際視野和對專業標準的深入理解,獲得了教師培養的實施策略;深入了解了我國南方優質幼兒園的辦園理念、辦園環境,為學校人才公寓附屬幼兒園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